为纪念《黄河大合唱》首演85周年,永远的黄河大合唱——2024年“五洲同声唱黄河”系列活动近日在黄河壶口瀑布启动。正值春日,黄河壶口瀑布水汽磅礴,波涛翻滚。演出现场,来自海峡两岸的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共同唱响《黄河大合唱》,合唱声、朗诵声、演奏声、黄河涛声相互交织,仿佛“黄河在咆哮”。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一首《黄河大合唱》犹如号角,抒发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唱出了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早在上古时期,炎黄二帝的传说就产生于此。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分布有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子》《史记》等经典著作。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这是一条滋养着民族文化的河流
《山海经·大荒西经》云:“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不周山在昆仑山西北,相传是人界唯一能够到达天界的路径。传说共工怒触不周山,于是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所有大江大河都向东流去。这个神话又引发了另一个美好的神话,就是女娲补天。这些神话,体现着远古先民的朴素信仰和雄奇想象;背后承载的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基因。
《山海经·海内经》《史记·夏本纪》《尚书·虞书》,还有《孟子》《吕氏春秋》《庄子》等早期经典文献,都有关于大禹治水的记载。黄河奔涌,流到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交界之处,遇大山阻挡,于是大禹率领民众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引黄河水滔滔东去,三门峡也因此得名。三门峡的黄河浪中,有一块石头,叫砥柱石,相传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镇河石柱。
所谓“中转式旅行”,是指通过选择时间、价格合适的中转票,将中转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因其具备票价更低廉、时间更灵活等优势,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在冰上“滑”龙舟、在那达慕体验雪地赛马、在查干湖冬捕、在阿勒泰来一场古老的毛皮滑雪比赛……当“冰雪热”遇上“非遗热”,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北京中轴线”的评价是这样写的:“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那么,怎样理解“中国理想都城”,什么是“秩序的杰作”,北京老城究竟是怎样一座何其壮美的都城呢?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