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3月6日电 (记者 应妮)中华文化促进会人居文化委员会6日在北京正式成立。
在6日的运营研讨会上,中华文化促进会人居文化委员会主任黄静美介绍,“中华人居文化”将以中国传统建筑为起点,吸收西方现代建筑优势,保持环境生态发展态势,深度探讨人文美学、空间艺术、文化修养、传统习俗、科学技术等多方面在人居文化中的深度应用,努力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构建有温度、有记忆、有乡愁的“中华人居文化”。
中华文化促进会人居文化委员会主办的“中华人居文化学术研讨会”5日在北京大学举行,中国文化书院及北京大学中国哲学暨文化研究所提供学术支持。
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楼宇烈教授指出,中国的人居文化特色已经消失得越来越快,确实到了需要深思的地步。“我们不能千城一面,也更不能全盘西化的人居。”在他看来,关于“居”的文化其实类同于大概念的服装,无论徽派、闽派还是北方四合院等等,各地域文化符合鲜明,体现的都是一种文化认同,无论南北的人居都体现了“天人和谐”的理念。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我们现在处于辨析“古今之异”,走出“中西之争”这样一个大的时代,中国人居建设既有成就,又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人居建设应追求建筑群与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人文意蕴,同时也应该将人居实践建立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之上,其本质更应该实现“崇高的理想主义和扎实的现实主义”相结合。
有学者呼吁,这个时代大家要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融中西之长”的情怀与人文精神,不仅城市的决策者、建设者、建筑师和设计师参与,也期待更多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环境科学、工程科学乃至社会人类学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到人居建设与“人居文化”复兴的实践中来。
著名学者楼宇烈、钱逊、徐天进,北京大学中国哲学暨文化研究所所长李中华,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中华文化促进会会长王石等分别致辞。(完)
中华文化,从来不是固步自封的文化。交流与沟通,曾经在中国文明史中,创造过一个又一个灿烂的时代。自改革开放以来,文化成为国际交往的窗口,中华文化对世界了解中国,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