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寻找手艺》:一部非典型纪录片的逆袭之旅

2017-11-07 14:11:01    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评论()人

在达孜,土旦带领着他的徒弟们,为许多寺庙制作佛像,每一尊都造价不菲。如果按照常人的理解,这位手艺师傅已经是千万富翁了。可是土旦常常免费为很多寺庙造佛像,把赚到的报酬也捐给寺庙。这让张景感到惭愧,相比之下,自己原先想要通过纪录片赚钱的想法也许太功利了,那个所谓的梦想在这些藏族手艺人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在德格的印经院,制作经版的二十多位藏族手艺人从青少年时期开始,长年累月地进行工作,工作的地方也是他们睡觉的地方。整个印经院如同一座规模宏大的图书馆,而这些制作经版的手艺人则通过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前的经版,制作出新的经版。经版本身会朽坏,文字则通过这些手艺人的劳作而传承下来。他们的虔诚让习惯了城市生活的张景感到惊讶,并促使他反思自己。

而在坎温老人所在的村子,原本还有几个会造油纸伞的老人,但都陆续去世了,坎温是最后一个会这门手艺的人。每天早晨,快八十岁的坎温都会坐在门前,开始繁琐的流程,一天可以造四把。每一项流程,他都如此熟悉。然而,在固定油纸伞的骨架的时候,股线却不小心断了。

张景心里“咯噔”了一下,原来老师傅也有失手的时候啊,他在心里暗笑。坎温有些尴尬,继续尝试,但股线再次崩断,尴尬变成了沮丧。张景没有一句话,等着坎温再试一次。断第三次和第四次的时候,沮丧变成了震惊,甚至有些紧张无措,他叹了口气。张景咬着嘴唇,希望可以顺利完成。到第八次的时候,坎温终于成功了。不知道为什么,张景有些想哭,时间已经过去了五六分钟,他这才发现嘴唇有点咸,原来已经咬破了。

整整一天时间都已过去,那把伞终于做好了。张景问坎温的孙子,是否想过学这门手艺。对方摇摇头,说这种伞很沉,年轻人不喜欢,只有老年人才用,他们去世的时候身边也会带一把。三年后,当纪录片开始在一些平台播出的时候,有网友希望可以买坎温老人的油纸伞。当张景联系到老人的家人,才知道坎温已经在今年2月去世了。

  “他说,00后的实习生都能比我拍得好”

直到后来,张景才发现,最难的部分根本不是拍摄的那四个月。原本他准备用两个月的时间进行后期制作,最晚也要在当年年底制作出来,然后寻找播出平台。但没想到的是,一等就是三年。终于还是做出来了,一起拍摄的同伴这样跟张景说道。拍摄结束后,何思庚从电脑行业转行,开始从事视频制作服务,但据张景介绍,仍然处于行业的最下游,比较辛苦。喻攀回到了香格里拉的客栈,后来在攀岩的时候又不小心受伤了。他有时候会问起续集的拍摄计划,准备还跟着去。对于他们来说,拍摄的那些天是经年寻常生活中最明亮的一部分。当然,只有张景一个人知道,后期制作的过程是如何繁复,而寻找播出平台的过程又是如何令人绝望。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