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也就是我五岁那年,我随父母同姐姐一道来到萨里郡的吉尔福德镇,这里位于伦敦以南三十英里的那片富裕的‘股票经纪人聚居区’。我的父亲是一位科学研究人员——一位前来为英国政府工作的海洋学家。顺便提一句,他后来发明的机器成为了伦敦科学博物馆的永久藏品。”这是石黑一雄在他的诺贝尔获奖演讲《我的二十世纪之夜——以及其他小突破》提及的一段回忆,五岁离开日本,此后多年不曾回去,但日本却成了他文学创作中至关重要的主题。
小说处女作《远山淡影》的开头,石黑一雄就借主角悦子之口,回忆起了几十年前在战后刚复兴时,在长崎遇到的一对母女——佐知子和万里子。
1月13日下午,上海译文出版社在北京举办了石黑一雄的作品赏读会,活动邀请到了著名文学评论家陆建德、石黑一雄的译者之一马爱农、石黑一雄作品在中国的总策划人及译者之一冯涛,共同深度解读石黑一雄的作品,在他们的讲述里,石黑一雄对日本的执着描写渐渐明晰——“在他的脑海中,时常可以重现他日式的故乡,和式的故居,他家门口的街道和列车站,能够重现他每个星期去剪头发的理发店里专门为男孩子准备了一把椅子,还有家门口天桥下一条凶恶的黄狗。他年复一年都在脑海当中构建在日本的金色童年。与其说他写的是真实的日本,不如说是这个孩子构建的童年。”
陆建德觉得,《远山淡影》里女主角的视角是很典型的,她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要描述,这个事实又是跨越了沧桑的,其本身就不那么可靠,这个视角很像石黑一雄自己。
石黑的独特经历决定了他的创作主题就是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