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影视 > 正文

小李子梗已玩坏,我们来聊聊奥斯卡的历史与政治(3)

2016-03-02 09:22:51  共识网    参与评论()人

好莱坞在两年之内迅速完成了从无声到有声的转变。1929年的提名影片就全都是有声片了,最佳影片得主是米高梅的《百老汇旋律》,它是当年的票房冠军,即使从当时的角度来看,这部影片也算不得很新鲜,比不上同获提名的《亚利桑那奇侠》和《爱国者》。

同一年有不少于75部歌舞片上映,所以最后选择一部最能代表有声片精神的歌舞片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从今天的角度看,它具备一定的历史价值,奠定了后来好莱坞歌舞片、特别是「后台歌舞片」的雏形,并且发明了有声片初期必需的一种较为灵便的摄影机隔音罩,及率先使用了后来歌舞片制作通行的先期录音程序。

1930年的获奖影片是小公司环球出品的一战电影《西线无战事》,它令《璇宫艳史》的导演恩斯特·刘别谦再次饮恨。这部影片从问世直到今天,都被美国人视为经典战争影片。值得一提的是环球公司下一次再得奥斯卡奖居然是靠43年后的《骗中骗》,只能说奥斯卡不是环球公司玩的游戏,这家执着于低成本恐怖片和通俗剧的二流片厂在早期连挤进提名名单都困难,尽管从六十年代开始,环球一跃成为好莱坞最成功的制片厂,他们仍然难以摆脱在奥斯卡颁奖礼上的尴尬局面。

1931年的获奖影片是雷电华制作的西部史诗《壮志千秋》,尽管它在当时获得了一定的赞誉,但毫无疑问这是部随着时间逐渐褪色的影片。女主角艾琳·邓恩晚年重看都说此片如同闹剧,而且政治不正确,不仅用口吃作为喜剧噱头,对待犹太人和黑人角色的处理方式也太过陈腐,另一方面它有个难得的优点是让白人和印第安人通婚。

这部影片在当时的意义是让成立不久的雷电华公司顺利跻身大片厂的行列——他们在大萧条时代投下150万美元的重金拍摄此片,有点孤注一掷的意味,而且最后没有盈利,但好歹巩固了公司在好莱坞的地位。

1932年的《大饭店》,代表了三十年代典型的米高梅冲奥模式,一部明星扎堆的情节剧。作为30年代最大的一家制片厂,在大萧条时期唯一盈利的米高梅拥有最强大的明星阵容和技术班底,他们也的确称得上这一时期在奥斯卡奖上最成功的一家公司——不过它的优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突出。当年入围最佳影片评选的片目达到八部之多,除了约瑟夫·冯·斯登堡的《上海特快》和刘别谦的《驸马艳史》,其他影片对《大饭店》并不构成太大威胁。

小李子梗已玩坏,我们来聊聊奥斯卡的历史与政治

《乱世春秋》(1933)

1933年福克斯的《乱世春秋》是该公司历史上第一次拿到最佳影片,也成为最初几年大成本获奖影片中唯一一部盈利的。这个小金人对当时境况不佳的福克斯公司来说绝对是个惊喜,他们击败了雷电华的《小妇人》和华纳兄弟的《我是逃犯》。当然以后来的眼光看来,这一年的其他提名影片有一多半的价值都超过它。

1934年是奥斯卡早期历史上的一大亮点,毫不起眼的哥伦比亚公司制作的《一夜风流》居然横扫五个主要奖项。败在它手下的不乏强敌,但我们不得不说《一夜风流》是一部经受得起历史考验的伟大杰作。

1935年脱颖而出的是米高梅海上题材大片《叛舰喋血记》,这种历史题材部分地迎合了大萧条时期观众逃避主义的心理需求,带动了好莱坞一时的风气,并且成为年度票房冠军。当年对《叛舰喋血记》构成威胁的影片是约翰·福特为雷电华拍摄的关于爱尔兰独立战争的《告密者》。把这两部放在一起竞争,用今天的话说,哪怕大家觉得《告密者》在艺术上更高,但《叛舰喋血记》更具备「奥斯卡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