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观察 > 正文

《深夜食堂》成广告食堂;新家庭主义的兴起(2)

2017-06-19 17:04:54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我们看到,自然的、不易令人生厌的广告植入关键在“不违和”,导演蔡岳勋自己也承认,好的广告植入应该把产品融入剧情和场景,使之成为具有功能性的角色以自然地融入其中。但广告植入再自然,创意再好,根源仍然是好的剧作和创作。界面新闻马越也在《中国版<深夜食堂>差评如潮,国产剧广告植入为何如此尴尬?》中指出,植入广告和剧集本身的力量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成功植入离不开作品本身的口碑,而广告设计也见解体现作品的质量。这种不走心的广告植入,恰恰反映了《深夜食堂》剧集本身质量不过关。

但广告乱入所反映的问题不仅仅如此。腾讯娱乐一篇《导演为<深夜食堂>道歉:黄磊和我都无法接受广告》让我们看到广告背后导演、制片方与赞助商复杂的权力和利益纠缠。蔡岳勋在接受腾讯娱乐采访时表示,自己和主演黄磊在拍摄过程中都曾试图阻止生硬的广告植入,但最终只能按合约行事。“娱乐资本论”则提及,由于片方负责广告植入的窗口,且片方和赞助商在签订合同时,早已将场景植入明确规定到秒数。这一系列限制,都使导演难以掌握广告植入镜头的最终决定权,乃至不得不牺牲故事的连续性和合理性。当然,广告植入的突兀的根本原因始终是故事和人物本身的漏洞,但蔡岳勋的愤怒和歉意也让我们反思:导言,制片方与赞助商,到底谁来决定故事?

有网友打趣,“一坛酸菜坏了一部剧。”  

而另一些观众和评论人认为,广告多、植入生硬还只是小问题。中国版《深夜食堂》最让人膈应的,是疏离、做作、毫无烟火味儿。谁会大晚上去小饭馆叫一碗泡面?谁会花三十元买五个其貌不扬的炸小香肠?小龙虾、烤串、炒年糕、馄饨、饺子…中国各地街道上那么多深夜美食,为什么不更本土一点?《深夜食堂》新的一集中倒是出现了煎饼果子,却又闹出“手抓饼+油条=煎饼果子”的笑话。

但“烟火味儿”不仅关乎美食,更关乎故事。《深夜食堂》要真变成了烧烤摊、大排档,就能做到本土化与不违和吗?并非如此,是人物和故事,让美食有了感情和温度。澎湃新闻丹尼便在《关于深夜食堂就说一句:黄磊老师,珍重啊!》写道,一个好的拍食物、拍人情的片子中,情节与故事应该是有生长性的。而日本版《深夜食堂》之所以广受欢迎,在于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异度空间”:不管白天如何忙碌奔波,总有一个角落让人放下防备,直面本心;流动在每个故事下的温情与信心让每一道平凡的食物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