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当竹编渐成往事丨
-风物君语 -
在靖江,已经很难再找到竹编的痕迹
这里,曾有“淡竹之乡”的美称
当时,竹编是靖江当地家家户户必备的物件
靖江竹编也是当地第一个远销海外的商品
现在,靖江本地做竹编的手艺人已经不多了
还在做的,基本都是农村的老人
消费市场的变化,决定了竹编的命运
▼
1
住在竹海间,最田园的生活在这里实现
▲ 图/视觉中国
靖江的乡下,本该有一望无际的竹园。南朝阮升之《南兖州记》记载:“孤山有神祠,侧悉生大竹……伐之者必祀此神”,要砍伐山上的竹,靖江人必须先拜孤山上守护毛竹的祠。清光绪年间,靖江曾盛产十余种竹,最常见的是淡竹、燕竹、桂竹等,此外还有水竹、石竹、潇湘竹等。竹器,是农家最平凡的日用器具。割草用的竹篮、淘米用的淘箩、睡觉用的竹席、晾衣用的衣架……过去的时候,靖江几乎家家都会做竹编,人人都在用竹器。
▲ 摄影/酱子
靖江民居是天然的理想家园。住宅门前是菜园,屋后有竹林,竹林之后又是河流。隔河相对的,又是另一边人家的竹园。两岸之间,淘米声、洗澡声、捣杵之声,鸡犬相闻,家长里短互问互答。从远处望去,家家的竹园连在一起,就成了竹林、竹海。住宅-竹园-河流这一特殊的村落形态,是靖江极其常见的生活空间。它像是一个半私密空间,既开敞通透,又能兜住一家人的零碎生活,堪称中国传统居住方式中封闭与内在性的绝佳体现。
▲ 现在的靖江乡村。摄影/酱子
道、法、术、器,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经过40年的历炼,出生于1965年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小明已完成了用工具、技术探索总结东阳木雕创作规律的阶段,正跋涉在缘木问道、以道御术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