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术、器,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经过40年的历炼,出生于1965年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小明已完成了用工具、技术探索总结东阳木雕创作规律的阶段,正跋涉在缘木问道、以道御术的路上。
3月30日,浙江省博物馆,“缘木问道·黄小明艺术精品展”揭幕。黄小明大师的父亲——东阳竹编界健在的最年长艺人黄树银先生也来到展览现场,以97岁高龄见证儿子黄小明的这场东阳木雕艺术展。父子俩年龄加起来超过150岁,在当代中国工艺美术界可谓前无古人。
在杭州的熏风和西湖的柔波里,这场展览将延续到5月6日。
湖畔求学,问道之始
展览现场,一群鬓发斑白的中年人指点着墙上的速写稿,寻找着各自的身影。“这是1987年我们到苏州写生后坐船回杭,没想到小明把船上的游客也画下来了!”“这个戴鸭舌帽的家伙,当年他不是睡在小明的上铺吗?”……他们是1985年至1987年黄小明在浙江省工艺美术学校学习时的同窗好友,听说黄小明来杭办展,十几人相约前来道贺并叙旧。
1985年,在原东阳木雕总厂木雕设计院工作的黄小明通过考试,进入省工艺美术学校,开启了求索东阳木雕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融合的艺术历程。两年半的求学生活中,速写本、钢笔成了他永远的随身之物,每天吃过晚饭后他先在食堂里完成作业,然后骑上自行车到学校附近的杭州火车站练习人物写生。当年的苦练,成就了他精准的木雕造型能力,还创新出“速写木雕”。
我忽然觉得,旧俗的力量会将人们一次次带回到与竹器、竹林相依相偎的日子,回到人与植物、自然之间深刻联系的日子。竹编,也会在某一日重新归来,活在每一个靖江人的生活中,重新挺拔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