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射礼
里约奥运会的桑巴大道,见证了韩国射箭运动员在男团、女团、女子个人和男子个人四个项目夺金的全满贯。韩国队在射箭运动方面笑傲世界,行益于射礼在韩国民间的普及。射礼源于中国,随着儒家文化的传播而传入韩国,并在此发扬光大。
射箭最初的作用是打猎和战争。最初的射手就是猎人,他们用弓箭捕杀动物维持生存。据说公元前5000年古埃及人就掌握了如何使用弓箭,许多神话人物,如阿波罗和奥德修斯,都佩戴着弓箭。在中国,射箭随着文化的发展而逐渐被赋予了礼仪的功能,成为中华礼仪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叫作射礼。中国古代常常举行射礼,用于体现尚武精神。
射礼一般分为四种:一是大射,是天子、诸侯祭祀前选择参加祭祀人而举行的射祀;二是宾射,是诸侯朝见天子或诸侯相会时举行的射礼;三是燕射,是平时燕息之日举行的射礼;四是乡射,是地方官为荐贤举士而举行的射礼。射礼前后,常有燕饮,乡射礼也常与乡饮酒礼同时举行。
周朝成为“六艺”之一
“射”乃中国古代六艺之一,孔夫子在《论语》中说过:“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躟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因此,“射”不但是杀敌卫国的技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育活动。中国古代的“射艺”包含两个主要运动:射箭和弹弓,春秋时期还发明了弩。其中射箭由于在军事和狩猎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历史上更受人们重视。
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周礼·保氏》载:“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其中,五种射技为: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白矢指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指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指矢发之疾,瞄时短促,上箭即放箭而中;襄尺指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指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