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宁3月21日电(吴维 倪哲)老百姓手里攒着钱簇拥在小售票窗前买票、越南领导人与戏剧演员微笑交谈、稚气女童和老师傅练习打手桥……这一张张贴在广西南宁新会书院内的老旧黑白照片,记录着邕剧曾经的辉煌。
位于南宁市解放路的新会书院是邕剧在当地的传承基地。21日,记者来到这里看到,舞台上,4名年纪40至50岁的演员们在唱着的却是粤剧。舞台下,坐着30多名观众,大多数人年纪都在60岁以上,偶有2、3名年轻人会掺杂其中。
剧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平日里宁静的新会书院,如今也只有在新剧开演时,才会增添几分喧闹。
邕剧是广西南宁地方独有戏曲剧种,2008年被列入中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邕剧以邕州官话为舞台语言,以排场戏、文武戏见长,舞台表演挑战个人体能极限,绝技“变面”、“吐血”,在中国传统戏剧表演形式中更是独一无二。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鼎盛时期,邕剧流传于广西、湖南、广东、山东、江西、江苏、山东等地,在新加坡、越南等东盟国家也极受当地民众以及华侨团体的喜爱。
如今,只出现在官方举办的宣传和评选活动中,民间演出机会少,邕剧原有特色逐渐失真,剧目老旧,演员断层,观众断层,成了邕剧发展的现状。
邕剧传承人冯杏元说:“由于各方面原因,邕剧变成了财政是投入,评奖为目的,评委是专家,仓库为归宿。这样的现状并不利于文化传承。”
图为邕剧《三进士》演出。钟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