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度与梁启超——我们的祖父和外祖父》,杨友麒 吴荔明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本书系国内第一本杨度、梁启超的合传。作者杨友麒、吴荔明既是伉俪,又分别为杨度之孙及梁启超之外孙女。较之同类作品,本书具有如下鲜明特色:其一,许多涉及杨度、梁启超及其后人的史料及图片首度公布,对一些历史疑案如梁启超死因等,从家属角度提出看法。其二,介绍杨度和梁启超的生平及两人关系,着重探讨他们在当年历史大背景下的合作与互动,也介绍了他们和慈禧太后、袁世凯、孙中山、蔡锷等同时代重要历史人物之间的交叉碰撞及各自在重大历史事件中发挥的作用。书的末章,特地介绍了杨度与梁启超的后人,尤其对杨度后人境况叙述之详,前所未有。
梁启超的“失望和厌倦”
1913年,在杨度与梁启超不约而同的举荐下,袁世凯于9月封蔡锷为“昭威将军”,同时召其进京。
蔡锷到北京之时,正是熊希龄为总理,以进步党人为基干组成“名流内阁”,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之时。大家对袁世凯都存在好感和希望。蔡锷到京,来往最多的就是其恩师梁启超和老乡兼老友杨度。但好景不长,袁世凯下令取消国民党议员资格,解散国民党,使议会陷于瘫痪。1914年2月,熊希龄、梁启超先后辞职,成立不到半年的“名流内阁”垮台。
袁世凯在成功镇压了“二次革命”后,认为“国会”、“政党政治”完全是多余的摆设,可以肆无忌惮地甩开,中国最适合的只有独裁专制,从而加紧了帝制的运作。“名流内阁”帮助袁从“临时总统”变成“正式总统”,又帮助他打击了议会内的国民党势力,最后将立法机构议会取消,代之以钦定的“政治会议”代行立法职权。这个政治会议由六十九人组成,其中十人由总统指定,五十九人由各省推举。袁世凯指定的十人中,就有杨度和蔡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