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哲学家该如何活着(4)

2016-11-13 13:00:57      参与评论()人

那么,对一般公众而言,这样的一个黑格尔有什么知晓的价值呢?让我们回想尼采在《不合时宜的沉思》中的话:“对过去的纪念式沉思,研究更早世代的经典的东西和罕见的东西,是通过什么对当代人有用的呢?他由此获知,曾经存在过的伟大的东西,无论如何曾经是可能的,因而也会再次成为可能的;他更勇气十足地走着自己的路……”似乎这就已经是充足的理由了。

犹太人曾对弥赛亚有三个要求:君王、先知、教师。哲学家当然不是弥赛亚,这三个要求之中的头两个是过于苛刻了。哲学家从来都不是王,而且也最好不要自以为可以是王。哲学家也不是先知。因为先知所说的并不是他自己的话语,而且胜利的先知又总是武装的。那么,哲学家还是教师吗?尤其是在我们这个时代之中,他教谁呢?他又能教些什么呢?他是不是只是有损地批量复制着自己,以便充实大学哲学系的教职空缺呢?

哲学家是教师,这只能在理性的公共使用的意义上得到理解。因为教师就意味着与真理同行,从而与自由同行。而董特的这部《黑格尔传》让我们看到了,作为教师的意义与作为教师的代价,也让我们看到了,哲学家该如何活在他的时代之中。

董特的这部《黑格尔传》如此特殊,它的读者会是谁? ■

录入编辑: 朱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