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大展中,云集了多件有趣、有意的展品,可以说,围绕这些展品有讲不完的故事。像一件精美的康熙五彩棒槌瓶,是来自美国财阀摩根氏的旧藏。瓶子上画着一座装潢华美的画楼,其上有一众神情兴奋的观者在看着一位手执如意的老者乘仙鹤飞升于五色祥云间,这正是民间脍炙人口的俗谚故事“扬州鹤”。此棒槌瓶不但构图明朗,主题明确,而且绘笔细腻生动,敷色华美秾丽,烧造品质之佳堪比晚明官窑,可见此时景德镇民窑水平甚至已经青出于蓝了。不但要荣华富贵,还要逍遥如仙、十全十美。“‘扬州鹤’表达的其实是一个非常市井世俗的追求,却画在一件如此精美的瓷器上,以此推断这很可能是一件富有阶级定制的昂贵礼品瓷。”梁晓新解释道。
清康熙 五彩《琴棋书画》图棒槌瓶 高44.8厘米
自古以来,瓷器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使用器具之一。除了皇家垄断的官窑器物外,寻常百姓家里使用的瓷器总是以实用性、耐用性、功能性、廉价性作为制作的根本。但据专家介绍,在17世纪的社会风情画卷里,景德镇瓷器的官窑属性已经退去,在新兴市民阶层的庞大市场需求下,迅速转向陈设性、装饰性和鉴赏性为主,俨然成为了显示品位、地位、身份的奢侈品了。为符合这种新的审美趣味的变化,瓷器的造型设计与装饰题材也趋向丰富多元和世俗化。日常生活场景与社会大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故事,也成了装饰题材纹样的主流时尚。像此番展品中的“扬州驾鹤”、“蔡襄造桥”、“海屋添筹”等,那时都在使用这类寓意美好追求的故事题材,这就是世俗化的具体表现。而民间流行的章回小说、戏曲故事等也逐渐成为瓷器上的装饰主题,再如展品中的“西厢记”、“杨门女将”、“鸳鸯绦”等都是这一类瓷器的代表之作。
清康熙 五彩《鸳鸯绦》故事图棒槌瓶 高45厘米
据梁晓新介绍,特展中另一个饶有趣味的题材,就是在康熙瓷器上出现了女性形象。在中国的艺术史上,从未有这样大面积、鲜活、细致地描写过女性。展品中有一件清康熙五彩琴棋书画图棒槌瓶,便展现出了那一时期仕女题材瓷器的特点。无论是在云端、在戏堂、在小园、在亭榭,她们裙裾鲜美、高耸乌云、樱唇凤眼,溜肩溜到了我见犹怜的瘦小,却神采奕奕,矜持而绝不妖娆;优雅而绝不造作、风趣而绝不平庸。她们专心致志地起舞、赏古、戏婴、吹笙、秉烛夜游、月下香祷,生动地描绘出社会各个阶层女性的生活与精神面貌。“这绝对是一朵中国陶瓷上的奇葩。”梁晓新认为。
清康熙 青花通景仿米芾山水图棒槌瓶 高43.8 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