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巴斯奎特:并不仅仅是街头涂鸦艺术家

2018-01-17 09:15:43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陈姗姗

[编者按]17岁在纽约街头艺术界轰动一时;23岁和麦当娜在纽约的地下文艺场打拼;25岁和安迪·沃霍尔一起办展览。美国艺术家巴斯奎特的传奇不仅因为他少年得志,也因为他的英年早逝。伦敦巴比肯中心的正在展出的展览“巴斯奎特:真正的轰动”分14个章节介绍了艺术家短暂而多产的艺术生涯。

“出名要趁早呀! 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张爱玲在《传奇》里写过。

美国艺术家让·米歇尔·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就是这样一个传奇:17岁在纽约街头艺术界轰动一时;23岁和初出茅庐的麦当娜(Madonna)等人在纽约的地下文艺场打拼;25岁和波普艺术之父安迪·沃霍尔(Andy Wahol)一起办展览。他接受过无数杂志的采访,他在刚盛行的电视直播节目上现场作画;他办乐队、出唱片、演电影。

25岁的他和后成为世界级的艺术家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历克斯·卡茨(Alex Katz)出现在同一张照片里,而他是照片中唯一的黑人艺术家。那种感觉,就像你看香港无线电视演员培训班的几十年前的毕业照一样那么星光闪烁。

而你可能不曾听说过巴斯奎特。巴斯奎特的传奇不仅因为他少年得志,也因为他的英年早逝。1988年,未满28岁的巴斯奎特因吸毒过量而去世。30年之后,和他出现在同一张照片上的艺术家经历了艺术创作上的起落沉浮,只有巴斯奎特还停留在他艺术成就的最高处——如果他和照片上经功成名就的同辈们一起活到今天,他的艺术贡献又会是怎样的?答案也只限于猜想。

伦敦巴比肯中心(Barbican Centre)的“巴斯奎特:真正的轰动”(Basquiat: Boom for Real)展览分14章节介绍了巴斯奎特短暂而多产的艺术生涯,展出了他的代表作品并展映了罕见的采访片段和他主演的电影《市中心,81年》(Downtown 81)。

伦敦巴比肯中心(Barbican Centre)的“巴斯奎特:真正的轰动”(“Basquiat: Boom for Real”),图片来巴比肯中心网站 ? Edo Bertoglio, courtesy of Maripol

初出茅庐

巴斯奎特的初期作品不过是个纽约或伦敦或东京或柏林这样的文艺大都市每个街头少年都能露一手的水平,他轰动纽约市的“SAMO?”系列涂鸦无不和纽约市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气候息息相关。

巴斯奎特的母亲是波多黎各人,父亲是海地人,通晓多国语言的他自幼喜欢专研:无论是艺术名家的作品还是科学历史,他都自小通读,家人也给予鼓励。巴斯奎特也深深认识到纽约的种族歧视问题,但这并没有阻止他离家发展自己的艺术事业。

1978年,17岁的巴斯奎特离家的时候,纽约市处在破产边缘,而当时的总统杰拉尔德·福特(Gerald Ford)拒绝出手挽救。当时的纽约,特别是布朗克斯(Bronx)这样美国低收入人群聚居的街区,几乎每夜都有纵火等暴力事件发生。

在这样的氛围下,巴斯奎特与朋友埃尔·迪亚兹(Al Diaz)组队发起了“SAMO?”(作者注:“SAMO”来自英文“Same old shit”,意为“老一套”)系列涂鸦,在纽约的墙面、大门、柱子上留下了妙语连珠。

艺术家亨利·弗林特为神秘的“SAMO?”组合的作品拍下了57张照片,《苏活新闻周刊》(SoHo Weekly News)追问谁是幕后艺术家。随后,格林威治村的艺术家报纸《村声》(Village Voice)终于起底巴斯奎特与迪亚兹,也给“SAMO?”的创作画上句号。

1981年2月,名为《纽约新浪潮》(New York/New Wave)的大型展览在长岛的画廊展出,巴斯奎特的作品入选与“SAMO?”的名声不无关系。著名评论家彼得·施杰尔达(Peter Schjeldahl)当时对巴斯奎特的绘画天赋进行了肯定,但他的早期作品更像是涂鸦本上潦潦对周身环境的速写,也只些微透露出他鼎盛时期的代表风格。

伦敦巴比肯中心的“巴斯奎特:真正的轰动”,图片来巴比肯中心网站

成名之路

虽然巴斯奎特的创作包含了黑人文化的元素,但他的作品所显现出来的不拘于艺术传统的原创性让他不仅仅是一个“黑人艺术家”。或许,他凭借自己身份借着艺术种族政治获得了一席之地,但他的极高的艺术天赋和极度高产才是他迈向成功最大原因。

1983年到1984年间,巴斯奎特创造了一系列自画像、雕塑作品和行为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奠定了他成名基础,也初透露出他对自己“黑人艺术家”身份的不满足。

美国艺术评论家雷内·里卡德(Rene Ricard)在《艺术论坛》(Artforum)杂志上撰文,称为巴斯奎特为“光之子”,而每一个人都应该追求成为那个最初的自我、那个“光之子”。他称人们在看到艺术家的肤色的时候,自然而然会去想象作品背后藏着怎样的政治寓意:“对白人来说,每个黑人都可能在背后藏着把刀;对黑人来说,每个白人都可能掖着皮鞭……”他接着写道:“我想过,如果一个人想要超越世界上那些模糊又有限制性的冷漠,那个人必须要用何种方式成为自己的标志性代表。”这写都说明了巴斯奎特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浓缩成一纸自传,也反映了他希望打破黑人艺术家的刻板印象。

巴斯奎特艺术创作的多元化也证明了他不仅仅是街头涂鸦艺术家。当时,他活跃于纽约市著名的地下文艺场“混乱俱乐部”(The Mudd Club)以及后来的“区域”(Area),或是作为灰色乐队(Gary)的成员表演,或是作为排队的唱片骑师。纽约的著名说唱歌手棒五哥弗雷迪(Fab 5 Freddy)在不同场合播放巴斯奎特的演出录音,并将他介绍给知名的唱片制作人。1983年,巴斯奎特在纽约和说唱届传奇式音乐人拉米尔滋(Rammellzee)录制了他的首张单曲《打击波》(Beat Bop)。

在巴斯奎特只有19岁的时候,他在“混乱俱乐部”遇到安迪·沃霍尔的《访谈》(Interview)杂志的音乐评论人格伦·奥布赖恩(Glenn O‘Brien)。当时,奥布赖恩正在写一部关于纽约市中心文艺圈的电影,在见到巴斯奎特的时候,他立刻确定电影的中心角色就是为巴斯奎特量身定做的。虽然电影《市中心,81年》在2000年——也就是巴斯奎特逝世22年后才得以公映——但对他的追随者来说是罕见的视觉文献。

巴斯奎特在媒体上的一举成名可能还是要归功于他和沃霍尔的友谊。早在1979年,巴斯奎特和艺术家詹妮弗·斯坦(Jennifer Stein)运用当时刚起步的复印技术制作明信片。他们用街上捡来的、报纸上剪下的各种材料拼贴成图样,然后用复印机在卡片上印下图像并剪成明信片大小。同年,巴斯奎特在餐馆里偶遇正在用餐的沃霍尔,并上前自我介绍并展示作品。当时,沃霍尔用一美元买了一张巴斯奎特自制的明信片。

他们的友谊就此开始。1985年,沃霍尔与巴斯奎特联合展览,并在高调地发布他们的宣传照片。当时,巴斯奎特的作品受到若干媒体的批评,如《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称他的沃霍尔的“吉祥物”。

伦敦巴比肯中心的“巴斯奎特:真正的轰动”,图片来巴比肯中心网站

代表风格

在叙述巴斯奎特的成名过程之后,展览的后几个章节《艺术史》(Art History)、《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和《记事本》(Notebooks)展示了巴斯奎特的初露锋芒个人风格。巴斯奎特的代表风格大致包括:

一,巴斯奎特善于用画卷式图文并茂的形式阐述一种现象或一个想法。这种画卷往往包含了许多符号,这是由于他受到解剖学、经典画作、音乐以及对周身事物的影响。没有受过传统艺术教育的巴斯奎特解释:“我从书本、喷雾器上的图形文字、布鲁斯音乐、乙醇、埃及象形文字里的鹅群等获得真相。”(4)

二,巴斯奎特可以在多个艺术表现形式中间不断转换并游刃有余。比如,巴斯奎特能用色彩和布局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他的文字充满诗歌和说唱音乐的韵律。在认识沃霍尔之后,他不但说服沃霍尔用画笔创作,自己也开始用沃霍尔出名的丝网印刷来创作。

三,巴斯奎特诗般的笔记文字本身即是艺术。他的《笔记本》记录了最平实的对生活的观察,而巴斯奎特诗一般的文笔和布局让笔记本本身即成为艺术品。这让人不仅感叹,如果他生活在社交媒体盛行的今天,他能如何利用推特上140字的寥寥数语,他将会是有多少“粉丝”的网络红人啊?

遗憾的是,展览缺少的是巴斯奎特对自己创作过程的深入探讨:或许,这些探讨在细细研究艺术品本身之后就能发现。或许,因为没有人意识到他会不久于人世而世界对他有更多的期待,所以我们才会觉得遗憾。

“巴斯奎特:真正的轰动”将在巴比肯中心展览到2018年1月28日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25-01-16 09:41:03京剧艺术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25-01-13 10:30:03北京中轴线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101座博物馆托起“博物馆之城”

24-07-19 10:07:57博物馆之城,太原

谁是史上第一个“吃瓜群众”?

24-07-17 09:24:02夏天,西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