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为二月节。“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古人称冬眠为“蛰”,蛰为守,“割房霜为匕,天寒百虫蛰”,蛰隐是为养生。
而万物出为震,震为雷,惊醒为慌,惊慌为乱,春雷为鞭策,劳碌一季重新开端。
惊蛰: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春分
春分的“分”是指九十天之春分为两半,自此进入春和日丽、万红千翠争媚时节。此时,阳在正东,阴在正西,由此昼夜平分,冷热均衡,为一年中最好气候。但春山处处子规啼,亦是春心扰伤时。
所谓春、秋分时“春女思,秋士悲”,是指春女感阳气而思男;秋士感阴气而思女,物化原因,所以生悲也。
春风: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清明
清明是三月节。清明因其风,温风如酒,清香而明洁。清明风为巽,巽为绳直,故万物至此齐整清明。
清明往往在寒食之后,“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清明节后,墙头风急数枝空,满溪红片向东流,该是惜春时节了。
清明: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