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和黛玉》更注重对人物内心的开掘和人性的表现,加深对人物情感深度的开掘,努力让人物性格进一步释放而升华。尤其是结尾宝玉哭灵一场,那凄美华丽的花派唱腔,富有浓烈的情感冲击,一大段核心唱段将戏剧推向了高潮:“……妹妹呀……花开花落人不见,何处寻你葬花仙。茜纱窗下芳影断,你黄土垅中独自眠。 ” 《宝玉和黛玉》在文本上借用了越剧的意境,在唱词和对白上也包含了原有元素,但在结构方式、格律音韵方面,进行了再度艺术处理,与越剧有异曲同工的神采,却又极具评剧的音韵特色。“妹妹呀……你魂断孤馆千秋怨,留下我此生无期恨绵绵。你已是无瑕白玉遭泥陷,我岂容一般泥沙混清泉。人间难成连理梦,我与你世外同结并蒂莲。 ”同时用舞蹈来演绎宝玉的看破红尘与心灰意冷,强化了戏曲的表现力和张力。
二
青春版《宝玉和黛玉》源自“韩派”宗师韩少云的代表作《红楼梦》 ,那也是110年评剧历史中贯穿了60年的经典之作。1946年,越剧名家尹桂芳于上海创建了芳华越剧团, 1953年排演了越剧《宝玉与黛玉》 。1955年初,该剧曾在上海丽都大戏院(今贵州剧场)演出,引起轰动效应。1956年,徐固若参照原著和同名越剧改编了评剧《红楼梦》 ,韩少云饰演林黛玉,菊桂舫反串贾宝玉,音乐唱腔是由韩少云的丈夫王其珩与何世钦、陈锦生几位戏曲音乐家合作,这也是他们早期评剧音乐创作中的巅峰之作。评剧《红楼梦》不仅在演员配置上受到越剧的影响,也吸收了越剧清悠、婉转、抒情的演唱和真切细腻的表演。 《红楼梦》的唱腔吸收了三拍子的音乐节奏,还将“清板”与“慢清板”引入到评剧之中,创造了“二眼板”与“清板”等新板式。越剧“清板”用鼓板伴奏,评剧多用二胡、琵琶伴奏,所以,评剧“清板”亦称“轻板” 。如今,“清板”已是评剧音乐创作中不可或缺的无伴奏或轻伴奏的抒情板式。20世纪50年代,其实也是评剧“韩派”演唱风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对越剧板式唱腔的借鉴,对于韩少云柔美、甜润演唱风格的形成也产生了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