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正文

故事中的历史 宣纸上的中国

2018-03-08 09:21:22  来源:济南日报    参与评论()人

“爱犯傻”的大师顾恺之

正是在如此生动的故事讲述中,《宣纸上的中国》将中国书画史写得蓬勃动人。我们可以再举其中一篇《顾恺之三绝》为例,看看作者是如何来写赫赫有名的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

顾恺之对自己的画相当自信。364年,由晋哀帝布施的南京瓦官寺建成,僧众设会,请当朝的官员文士、王公贵族来捐助,士大夫们捐钱没有超过十万钱的,顾恺之一下子认捐了一百万。他闭门花了一个月时间,在庙中一面墙上画了一幅维摩诘像,画完之后,要点眸子,就提出要求:第一天来看的人要施舍十万,第二天来看的人施舍五万,第三天的随意。据说开门的那一刻,那维摩诘像竟“光照一寺”,很多布施者在这神性的光辉中不能自已,面壁呜咽。前来观看的人堵塞寺门,挤满了寺院,很快就募到了百万钱。

但有时太自信了,就会犯傻,会吃亏。据说有一次他要出远门,就把自己满意的画作集中起来,放在一个柜子里,用纸封好,题上字,交给大司马桓玄代为保管。桓玄没忍住,打开柜子,把画全部取出,又把空箱子原样封好。过了一阵子,顾恺之回来了,桓玄把柜子还给他,并说,柜子还给你,我可没动。顾恺之打开一看,画全没了。他竟然毫不怀疑是被人偷走了,而是恍然大悟:“好画能通神,幻化成仙飞走了。就像人修炼成仙一样。太妙了!”

这些生动的故事,都和顾恺之在绘画史上的地位十分契合,它们都意在说明顾恺之绘画水平之高超,且高超之外,“意在传神”。这是中国画在写实基础上的第一次飞跃。由“形象”而“传神”,提出“以形写神”的美学观点,可以看作中国画进入“技近乎道”的境界的标志。这个“神”,正是中国艺术之魂。

关键词:宣纸顾恺之
 

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25-01-16 09:41:03京剧艺术

理想的都城,秩序的杰作

25-01-13 10:30:03北京中轴线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24-09-29 10:40:50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4-09-25 17:29:18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24-09-13 10:04:26《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24-09-10 10:14:41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24-09-03 09:53:33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24-08-27 09:32:27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24-08-19 10:29:29吉他文化,文旅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24-08-08 11:12:56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24-08-05 09:38:00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24-08-02 09:25:26奥运会,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24-07-23 10:13:16中国电影,优秀传统文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