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萱的《捣练图》里也出现了梳双垂髻的小姐姐:
《捣练图》局部之一
《捣练图》局部之二
闹扫妆髻
这种发型流行的时间比较晚,属于生活中不正式的发型。
根据孙机先生的研究,唐宋时期的“闹扫妆”一词有杂宝装饰、喧闹炫耀的意思,同理,这种发髻形态上也应该比较重叠、繁复,流行于中晚唐时期。
除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发髻以外,盛唐时还出现了一种特殊的鬓角发型——蝉鬓。也就是将鬓角的头发向外梳,形成薄薄的一层。
高质量的蝉鬓可以达到薄如蝉翼、黑如蝉身的效果。卢照邻 《长安古意》中有“片片行云著蝉鬓”的诗句。白居易也曾用“蝉鬓鬅鬙云满衣”来描述这种发型,极其恰切。
上面提到的这些靓丽发型,也可以按照流行的时间顺序来总结,变成一部唐代女俑潮流发型演变史:
唐代初年,女俑发髻较为低平,形式较少。之后,发髻变得更为多样,半翻髻可以看作是流行时尚。
到玄宗年间,各类高髻和双鬓抱面的发髻成为主流,天宝以后以堕马髻为主,而侍女形象多见双垂髻。
唐代末年,胸像女俑的发髻以堕马髻和闹扫妆髻为主。
此处可以参考一下《唐代妇女服装与化妆》一文中的线描图,来更加直观地感受女俑发型时尚的变化:
其实,相比多变的发型而言,作为整日担心秃头的少女(或少男),朋友们是不是更加羡慕唐美丽的高髻中包含的发量?偷偷告诉你们:有许多高大的发髻,不全是用自己的头发梳成的,而是用了义髻,也就是假发啦!
2018年12月14日星期五上午,世博会博物馆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隆重举行,由此标志着在世博会的研究上,馆院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12月9日晚,2018中国国际青年电影展院线推优晚会在合肥市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华丽上演著名表演艺术家、83岁高龄的谢芳老师最终获得“终身成就演员”殊荣。
12月9日晚,2018中国国际青年电影展院线推优晚会在合肥市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华丽上演,院线电影“最佳女主角”最终由《又是一年三月三》中壮族姑娘农香竹的扮演者颜丹晨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