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壁之旅
——谈谈我自己的画
一幅画作,从立意、构图到创作、修改、完成,其传移摹写的过程之艰难繁复,思绪之变化反复,自是创作者自身感触最为深刻。
习画多年,常常会不自觉地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作品才称得上为艺术,自己的画作称得上是艺术吗?这个时候我便会想起《艺术概论》上的定义:“构成艺术有两大特征:一是创造性特征,二是情感性特征。”这应该是衡量什么是艺术的答案之一。西方某文艺评论家说:“模仿的艺术是没有存在价值的。”作为清中期“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曰“同能不如独诣”。古今中外的评论家艺术家无一不把创造性放在艺术创作的首位,风格形成的至关重要之处。故此我一直把创造性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始终不敢忘怀。用自己手中之笔抒发自己的胸中之意,不敢妄言,不能人云亦云,不作无病呻吟。
《清梦悠悠》216×186cm
艺术实践的经验提醒我们,不要一味妄谈创新,因为“创新”二字的分量之沉重,犹如一座坚固的堡垒,一座高不可攀的高山巨擘,在通向顶峰的艰途中倒下了无数可敬可佩的艺术殉道者。创新对一个艺术家而言,有着广度和深度上的综合全方位要求,诸如手上的传统功底、内在的知识结构和深厚的艺术禀赋等等。而对于一个画家,对于传统艺术的理解和掌握更是必需的储备之一。中国传统艺术是每个中国画画家艺术上的信仰。
《花散金屏之二》138×68cm
除此之外,石涛云“笔墨当随时代”,我们不仅仅要学习古人,也要注意从现代当代中借鉴任何有价值的艺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博彩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远交近攻”不仅是政治策略,也适用于自身艺术风格的形成。有句话说“学习传统是为了了解传统,摆脱传统,进而超越传统。”只有抱有这种意识,在艺术实践中便会自觉地和传统拉开距离,和同时代的画家拉开距离。这也是一个有使命感、有责任心的艺术家应该具有的胆识和素质。
《花散金屏之三》80×68cm
石开,本名张佩华,字石开,号五莲居士、墨香山人。1946年生于山东滕州,诗书世家,受父兄影响,自幼酷爱书画。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从教40余年,笔耕不辍,退休后,定居北京,专业从事书画学习、研究、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