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汉三老石室。当时在余姚一个猪圈里出土了汉三老碑,汉碑在南方是很少的,三老碑介于隶书与篆书之间,学术价值很高,后来几经转手落到一个日本商人手里,他准备要买走。吴昌硕知道这件事后就发起了募捐,以8000大洋把这个碑赎回,多下来的钱就造了这个石亭。这个是国家一级文物。”
与我们边走边讲故事,不消一会儿,黄镇中先生已矫健地爬上了还朴精庐前的平台。
《老子出关图》
印社之缘
“我在孤山社址从1985年工作到2003年,每天在这里上班,在这里组织活动、接待外宾。”作为在西泠印社工作了30年的社员、社团管理者、副秘书长,西泠印社从百废待兴到现在的欣欣向荣,黄镇中一直作为一线的见证者。
走过一个世纪的沧桑,西泠印社今天仍旧屹立在国际艺术舞台上闪烁光彩,其中有许多人的努力,也有说不尽的故事。
《追风图》(另版)
1904年,四位创始人丁仁、王禔、吴隐、叶铭在杭州孤山买了一块地,与朋友集资建造了西泠印社。“早期都是由社员捐助,4个创始人自己拿钱出来。吴隐会经商,也是篆刻家,他在上海有个书店,这个书店可以出书,他当时出了很多印谱,很多画册,还做印泥,靠这些赚的钱来建设西泠印社。”
印社成立十年后,亭台楼阁在文人墨客的赞助下陆续修葺,也推选了第一任社长——吴昌硕。对于社址的设置,黄镇中认为这是西泠印社能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原因。“西泠印社之所以百年屹立不倒,是源于有一个孤山。清末民初的南社也很好,它因为没有社址,就淹没了。西泠印社如果没有社址也有可能被淹没。”
《玉笛吟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