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100年中的前半段,经过了战乱、政治动荡,社员散落四方,真正进行的活动屈指可数。直到1957年,在当时的浙江图书馆馆长张宗祥先生的提议下,省政府着手恢复西泠印社,当时成立了以张宗祥先生为主的一个筹备组,包括潘天寿、傅抱石等人。到了1963年,西泠印社举行成立60周年的大会,在这个会上,选举产生理事会,修改了社章,选举社长、副社长、理事,此时,西泠印社才完整了正规的社团建制。
《骑射图》
“文革”前后很长一段时间,西泠印社都是一个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但始终没有正式登记。“因为自收自支,开始搞活动要花社工们辛苦赚的钱,他们奖金福利就少了,就会产生矛盾。我们为了避免这个矛盾,当时搞活动都去拉赞助,但比较艰难。”而按照常规登记,印社就会隶属于地方,无法发展地方外的社员,财政上的自由度也很小,这对于西泠印社这个一开始就定位为国际性的社团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鼓琴图》
这点,作为社团管理者的黄镇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直到2001年,黄镇中写了政协提案,得到了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毛昭晰及中国美术学院老院长肖峰的重视,联名提案在人大小组会上提出这个登记的问题。后经过省委书记张德江帮助与民政部协调,作为国务院特批的民政部登记、委托地方管理的两家机构之一(另一家是宋庆龄基金会),拥有了“合法”的身份。而这一事件,也被载入了西泠印社的历史。“当时把西泠印社进行了整改,在编制上进行了调整,核定了36个编制,成立了管委会,产业也进行了股份化管理。
《王维诗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