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戏剧 >

浙江婺剧团深化院团改革 年演出达500多场次

浙江婺剧团深化院团改革,年演出达500多场次

小剧种,唱大戏(文化市场新观察)

核心阅读

演员5次获得梅花奖、每年演出达500多场次、培育发掘一批婺剧新秀……近年来,依托省市两级对婺剧的保护扶持政策,浙江婺剧团不断优化体制机制,增强院团活力,并通过推出多版本制、送戏下乡等方式推广婺剧,让更多人感受这一古老剧种的魅力。

婺剧,俗称“金华戏”,是浙江省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

图为《穆桂英》剧照。  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供图  制图:张芳曼

图为《穆桂英》剧照。  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供图  制图:张芳曼

自2016年以来,浙江婺剧团已20次登上央视春晚、新年戏曲晚会、亚洲文化嘉年华等高规格文艺演出的舞台,出访49个国家和地区,向世界展示中华传统艺术的魅力。

演员5次获得梅花奖

跪步、吊毛、抢背、扑虎,一连串高难度动作,把许仙的情绪变化表现得酣畅淋漓。

这是今年5月,在江苏南京第三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竞演舞台上,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文武小生楼胜在演出婺剧折子戏《断桥》。

“难怪婺剧版的《断桥》有‘唱煞白蛇、做煞小青、跌煞许仙’的说法,文戏武做,绝了。”台下懂行者如是说。

最终,凭借婺剧折子戏专场演出,楼胜以得票第一的成绩摘得本届梅花奖。至此,浙江婺剧团已5次获得梅花奖,其中演员陈美兰还是“二度梅”得主。

梅花奖评委、昆曲大武生林为林点评:“浙江婺剧团展现的不仅是单个演员的个人技艺,更是所有演职员的‘家族技艺’。”此次演出,浙江婺剧团派出130人的团队,包括服装、化装、音响、灯光、道具、乐队等,须协作完成100多道程序。

确实,“梅花”的多次“绽放”也源自浙江婺剧团近年来不断深化院团改革的探索和努力。

成立于1956年的浙江婺剧团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曾陷入低谷,剧场卖不出票,剧团负债几十万元。1996年,通过公开竞聘,当时27岁的王晓平当选副团长,两年后担任团长。此后,剧团相继挂上了3块牌子:金华市三农艺术团、金华市歌舞团和浙江婺剧团。大剧场、小舞台、流动演出车,演出灵活、不拘一格。

依托省市两级对婺剧的保护扶持政策,体制机制不断优化。2012年,金华市将浙江婺剧团改制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更名为“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2013年8月,金华市投资3.3亿元,在黄金地段的燕尾洲公园建成中国婺剧院,浙江婺剧团负责“院团合一”管理,硬件实力大增。

2019年,金华市出台《关于支持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发展的若干意见》,“一团一策”,从加强优秀中青年人才培育、建立健全考核奖励机制、大力推进婺剧艺术普及、加大精品创作奖励力度等方面推出扶持政策。近几年,浙江婺剧团每年国内外演出达500多场次。

量身定制演员培养方案

“从没见过节目单上的演员表这样排。”

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原常务副团长赵承燕讲过这样一件事。2019年,陈美兰新剧目创作团队带着复排的婺剧《红灯记》到北京演出。看到节目单,赵承燕很惊讶:排在前面的两个主角是四级演员,排在后面的十几名配角和群演,却是国家一、二级演员。

扮演主角李玉和的李烜宇,在进团不满3年、只有23岁时就被委以重任,担纲第一主角。而饰演皮匠、卖粥大嫂、喝粥人、日本宪兵等配角的,是8名国家一级演员。

看完演出,赵承燕的疑惑变成了赞叹。一张节目单,也道出浙江婺剧团新老传承、“春色满园”的奥秘。“梅花”朵朵背后,有众多乐意成就他人的“梅花桩”。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剧)代表性传承人、二度梅花奖获得者陈美兰,不到40岁就逐渐把舞台让给学生。“一个剧种的发展,要靠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努力。”她的学生杨霞云32岁时也获得了梅花奖。

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如果专业优秀人才青黄不接,何谈舞台艺术的繁荣精彩?

为了充分发挥领军人才的作用,浙江婺剧团根据每名演员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培养方案。像陈美兰新剧目创作团队,就是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之一,目标就是“出人出戏”。团队先后打造了《宫锦袍》《基石》《信仰的味道》等优秀剧目,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等国家级大奖。

为了避免“老人退,新人废”的状况,充分调动新老演员积极性,让他们结对子,用师徒传帮带的形式提升后备青年演职员业务素质,还邀请知名导演指导排戏,以戏带功。对功底好、肯钻研的青年演职员,以“订单式”委培模式,选送他们到上海戏剧学院等院校深造。

培养人才,不光“为剧团”,也要“为剧种”。王晓平说:“婺剧的传承与发展决不能仅靠一两家‘龙头’院团,而要整体齐头并进,打造属于婺剧自己的发展‘生态圈’。”通过中国(金华)李渔戏剧会、“婺星争辉”婺剧青年演员挑战赛等活动,比赛和展演相结合、专业和业余相结合、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相继培育发掘了一批婺剧新秀。

下基层演出占一半以上

艺术是否精湛、人才是否优秀,得大奖固然是重要参照,但浙婺人更看重的是如何更好面向观众,多演一些观众喜欢的剧目。王晓平说,“婺剧的根在农村,婺剧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广大戏迷。”

这些年,浙江婺剧团在各种演出任务繁忙的情况下,“送戏下乡”的传统不断线,每年500余场演出中,下基层演的占一半以上。

王晓平感叹,婺剧有500多年历史,一直有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传统,本身就是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6种声腔的合班。为了满足观众和市场需求,浙江婺剧团推出戏曲多版本制,从新剧目创作伊始就构思打造城市版、农村版、海外版等不同版本。过去只能在剧场里观看的剧目,如今,基层农村群众也有了在自家门口欣赏的机会。

像《穆桂英》就分3个版本:城市版走进各地剧场巡回演出,时长两小时左右,演员、乐队配备更丰富,舞美制作更华丽;农村版则适合深入田间地头,演出时间更长,适应农村舞台、电力等方面的条件,布景、灯光等相对简化;海外版则多次赴新加坡、法国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演出。《断桥》等经典折子戏,除原型版、校园版、海外版外,还有为临时重要演出而打造的浓缩版。

不仅如此,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婺剧,浙江婺剧团还从2008年开始实施“婺剧进校园”活动。目前,全市100多所中小学成为金华市“婺剧进校园”示范学校,其中省级婺剧传承教学基地3所,市级婺剧传承教学基地6所,累计已有6万余名青少年接触到婺剧知识和相关培训。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深入解读商文明,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展示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生动呈现了商文明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

    2024-04-09 11:18 殷墟博物馆新 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总量14万余件,特色藏品有农业古籍、传统农具、彩陶、票证、农业宣传画、高密年画、土壤标本、农业蜡果等,其中一级文物213件。馆内设有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专题陈列“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还有农业科普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事园等,生动展示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农业文明。

    2024-03-26 09:42 中国农业博物馆 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吴兴”为湖州古称,自三国始立一直都是江表大郡,两宋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商业繁荣,文化兴盛,“四方士大夫乐山水之胜者,鼎来卜居”,留下了众多名园佳构,形成了以山水泽地园居为主的别业集群。

    2024-03-19 10:47 吴兴河 湖州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本,正日益深入践行其文化使命,搭建心灵沟通之桥,修筑文明互鉴之路,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

    2024-03-15 10:37 文化传播 上海制作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曾有短剧导演接受采访时说:“竖屏短剧世界里,主打的就是一个‘白日做梦’,我们给用户提供的就是情绪价值。”如今,这份情绪价值的投喂对象直指年轻人。

    2024-03-14 10:41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平遥坚持保护为先,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古城特色,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旅拍热兴起后,平遥县职能部门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加强对旅拍行业的监管,确保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拍行业健康发展。

    2024-03-11 10:14 文旅融合 平遥古城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不久前,有朋友和我聊到金庸,谈及金庸小说的现代性,说到金庸小说的女主人公不同于传统小说,里面的女性均有血有肉,不是纸片人。朋友还举了“梅超风”和“叶二娘”两位为例子,说她们均有悲惨的过去,导致她们成为小说里的“恶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并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这属于金庸小说的现代笔法。

    2024-03-08 10:04 金庸百年诞辰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3000多年前的陶三通、铸有纹饰精美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甲骨文、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2024-03-05 10:13 殷墟 考古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要道,甘肃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大西北,既有过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也因厚重的历史文化、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24-02-28 09:52 “一带一路” 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月12日正月初三18时30分,中国文字博物馆内灯火通明,游人如织,“一字千年·博物馆奇妙夜”龙年夜场系列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2024-02-26 10:00 中国文字博物馆 殷墟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