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戏剧 >

《元明清杂剧故事》:古老杂剧借精彩故事重生

《元明清杂剧故事》:古老杂剧借精彩故事重生

《元代杂剧故事》《明代杂剧故事》《清代杂剧故事》陈美林著江苏人民出版社

《元明清杂剧故事》:古老杂剧借精彩故事重生

杂剧木刻图《四弦秋》图片选自《元明清杂剧故事》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才能让古老的中国杂剧为现代人所接受?古典文学教授陈美林出于对杂剧的热爱和责任感,花费二十多年时间,尝试在保留精彩原文的前提下,将不易阅读的杂剧改写为通俗有趣的故事,汇为元明清三部不仅极具可读性,亦不乏学术含量的《元明清杂剧故事》。阅读欣赏这些杂剧故事有着多方面的收获,这些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中国故事不仅给人美的享受,也有助于增长历史文化知识,开阔眼界。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即便不做引申和发挥,仅仅就其本义来看,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中国古代叙事艺术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岁月中文人作家们创作了许多曲折动人、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中不少已经成为经典。时光如梭,斗转星移,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大数据时代里,社会文化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文学艺术同样经历了重大变革,如何顺应时代需要,将这些流传千百年的传统故事讲给现代读者,这是一个关乎文化传承、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从故事的角度欣赏中国古代杂剧

以中国古代流传最为广泛、影响最大的戏曲来说,它是中国古代主要叙事体裁之一,每一个经典剧目的背后都是一个精彩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可以直接阅读原作欣赏,也可以通过观剧欣赏。对现代读者来说,观看演出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即便偶尔到剧场,所能欣赏的剧目也是相当有限的,而中国古代戏曲剧目即便不算那些佚失的,也有好几千。也就是说,想欣赏戏曲故事,更多地需要去阅读原著。事实上,到了明代中期以后,杂剧逐渐从戏曲舞台上消失,变成纯粹的案头文学。而欣赏戏曲原著,对专业学者可能没什么问题,但对一般读者来说,则有相当的难度,对喜爱中国文化的外国朋友来说,更是困难重重。因此有必要用现代读者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述。这既是一种普及戏曲的有效方式,也是一种传承传统文化的很好手段。在此方面,陈美林教授的系列杂剧故事集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陈美林教授的系列杂剧故事集分三种,即《元代杂剧故事》《明代杂剧故事》《清代杂剧故事》,三种书共收录51本杂剧,其中包括15本元代杂剧、15本明代杂剧、21本清代杂剧。元明清三代影响较大、有代表性的戏曲作品如关汉卿的《窦娥冤》《救风尘》、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康海的《中山狼》、徐渭的《替父从军》、吴伟业的《临春阁》等皆被选收。戏曲是一门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诸多元素的综合性艺术,仅就其故事而言,同样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通过这些故事,可以了解古代先民的生活状态,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获得美的享受。若要从故事的角度欣赏中国古代杂剧,陈美林教授的这套戏曲故事集无疑是最佳选择。

这套杂剧故事集的亮点不仅体现在剧目的精选上,更体现在讲述方式的创新上。众所周知,杂剧有其特有的体制,故事的讲述主要分曲词和宾白两种形式呈现,相比之下,宾白使用白话,更容易为现代读者接受。但唱词是全剧的核心所在,文句较为典雅,对一般读者来说,如果不加注释,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如果只保留宾白而删去曲词,会变得过于直白肤浅,失去戏曲自身的韵味,而如何保留,则有着相当的难度。在此方面,陈美林教授进行了创造性的转化,除了利用宾白,还将唱词的内容和风格有机地融入故事的讲述中,保留了原作的韵味,增加了故事的内涵。这样就不仅仅是将代言体的杂剧改编成第三人称讲述的故事,而且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保留原作特有的个性风格。虽然不能完全替代戏曲的观赏,但可以通过故事的阅读领略其韵味,同样可以获得审美享受。这就和简单地将杂剧改编成故事不同,增加了故事的内涵,让故事自身也具有文学价值。这已不再是改编,而是一种再创作了。该书出版后受到读者的欢迎,后不断再版,被翻译成英、法、德等国文字,这说明作者的这种再创作是成功的。

中国杂剧故事带给人美的享受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一篇篇娓娓道来的故事背后体现着作者的良苦用心。杂剧有其特有的体制,与小说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将其改写成小说体,需要对原作进行十分透彻的研究和揣摩,仅就具体的改写过程来说,从结构到语言,从人物刻画到讲述方式,都要做出很大的调整,既要尊重原作,又要把故事讲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其中的困难是可以想见的,学术普及读物有时候比学术专著更为难写。

陈美林教授之所以做得如此成功,是因为他非常用心,此举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有着通盘的考虑和长时间的积累,深厚的学养和过人的才华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据陈教授本人介绍,当初将杂剧改写成小说主要是出于教学的需要,讲授古代文学课程,戏曲无疑是重要内容。但当时被整理出版的戏曲数量很少,很多作品学生无法读到原作,因此遂起意将戏曲改写为小说。事实上,在明清时期就有将戏曲改写为小说的先例,比如《西厢记》《桃花扇》都有同名小说作品,但改写的数量很少。陈教授的改写不是急就章,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动笔,到八十年代公开出版,前后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俗话说,慢工出细活,这种十年磨一剑的创作方式保证了改写的高质量。除元明清三代杂剧故事集外,陈美林教授还改写了《牡丹亭》《桃花扇》和《长生殿》,同样获得成功。

需要强调的是,除了文句的优美、风格的优雅,该书的体例也很完善。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杂剧故事,三种书卷首皆写有前言,从整体上介绍这一时期杂剧创作的情况和特点,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对所收每一个剧目,前面有简要的作者介绍,后面有对该剧的说明分析,介绍相关情况,重在对读者进行引导。这样的考虑是很周到的,曲折动人的故事与必要的介绍、引导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体系。对读者来说,阅读欣赏这些杂剧故事有着多方面的收获,这些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中国故事不仅给人美的享受,也有助于增长历史文化知识,开阔眼界。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这既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理论命题,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实践问题,陈美林教授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示范,为中国古代戏曲乃至中国文学、文化的普及和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相关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启发和参考。(作者:苗怀明,系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陈泉)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2024-11-20 10:30 河北文旅
    逛市集 看演出 赏非遗,去街区赴一场城市休闲游

    逛市集 看演出 赏非遗,去街区赴一场城市休闲游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2024-10-21 11:00 文旅
    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2024-10-15 10:27 戏曲 剧种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2024-09-29 10:40 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2024-09-25 17:29 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2024-09-13 10:04 《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2024-09-10 10:14 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2024-09-03 09:53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皆是人间好时节 ——感受二十四节气图画之美

    皆是人间好时节 ——感受二十四节气图画之美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

    2024-08-29 09:48 二十四节气 夏至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表示动物部首的有65个,这65个部首都是参与造字的智慧祖先根据动物身上的某种特性归纳出来的。具体归纳的规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2024-08-27 09:32 动物定型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