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有学术味的戏曲直播,旨在引导青年人有更深的思考。同时也希望以青年吸引青年,达到培育新观众的目的。我们最初担心,学术化、理论化的内容或难以受到直播观众的欢迎。事实证明,这样的顾虑是多余的,这个项目收到了观众的热烈反响和积极互动。”上海越剧院副院长吕祥说。
与此同时,各大平台也在戏曲直播方面积极探索。《京剧的夏天》专题栏目、“今朝我登场”“戏曲大师父”等IP在呈现精品化内容方面作出有益尝试。
展望:守正创新方为根本
“啥时才能去剧场看戏呢?”当戏曲直播发展得如火如荼时,依然可以在直播间里看到、听到这样的感叹。“云端”演出令人沉醉,剧场却依然令人想念。“因为我们在剧场看到的是整台的演出,包括灯光、音响、舞美、主角、配角、道具,甚至每一位观众都是这场演出的有机组成部分。”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讲师王靖雨指出,“正是这些元素之间奇妙的化学反应造就了戏曲艺术几百年传播不衰的魅力。”
戏曲传播未来走向何方?大部分从业者认为,“线上交朋友,线下看演出”,借助互联网将流量引向剧场,才能完成链条的完美闭合。对戏迷来说,缺少完整表演程式的线上直播只能算作一种没有演出可看时的权宜之计、无奈之举。中国戏曲学院的研究生杨茹涵说:“线上直播没有坐在剧场里看剧的感觉,我希望用自己的眼睛捕捉现场的各种细节。有时候看剧不单单是看剧,也是一种具有社交属性的文艺活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戏剧戏曲学教研室主任张一帆指出:“在探索戏曲传播的过程中,传播内容与形式对于戏曲本体产生的碎片化与完整感,是一对不可偏废的辩证关系。碎片化的优势是省时省力,在现代化的快节奏中显得很有效率,但碎片化传播的目的必须是为整体化传播而服务。”
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在冰上“滑”龙舟、在那达慕体验雪地赛马、在查干湖冬捕、在阿勒泰来一场古老的毛皮滑雪比赛……当“冰雪热”遇上“非遗热”,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北京中轴线”的评价是这样写的:“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那么,怎样理解“中国理想都城”,什么是“秩序的杰作”,北京老城究竟是怎样一座何其壮美的都城呢?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