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牡丹亭》剧照。上海昆剧团供图
核心阅读
新时代,戏曲依然肩负着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重任,需要持续释放艺术的生命力和亲和力,不断繁荣发展,更好担负文化传承发展的使命。
在坚守戏曲本体的基础上,吸收借鉴现代元素,追求古老戏曲与当代艺术的有机结合、东方神韵与现代精神的高度统一、乡土文化与都市审美的和谐兼容,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交融中,探索戏曲发展的创新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观众基础,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中华民族丰富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在赓续中华文脉中具有重要意义。
戏曲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戏曲是家国历史和民族记忆的载体,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中国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至今仍充满活力,成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具有东方特色和中国韵味的艺术样式。传统戏曲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有家国天下的历史叙事、忠孝节义的世情伦理,又有神话传说、儿女情长的故事,或经口口相传,或由文字记载。中华民族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有许多故事被搬上戏曲舞台,“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尽的三列国”。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都有与之相应的系列戏曲呈现,作为珍贵文献资料,为众多剧团和剧作家提供了创作改编、移植排演的剧本资源。
姓,是某一氏族或家族的共同符号。无论古今,每人都有一个姓。《百家姓》里所列的是一些常见的姓氏,这些姓所用的字较常用,易于辨认。
由新疆博物馆精心打造的“中华史册——新疆出土文献展”自2023年8月亮相以来,不断吸引观众的目光。日前,记者来到展厅,在一件件跨越千年的珍贵文书中,品读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近日,“澄古匠心——伍炳亮家具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该展览系统呈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伍炳亮40余载创作生涯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带领观众走进中国传统家具的艺术世界。
音自大唐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西安鼓乐,是我国保存完整的大型合奏乐种之一。通过东仓鼓乐社乐师们的创新演绎,西安鼓乐穿越千年,绕梁不绝。
南京博物院是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依托单位、近现代纸质文献脱酸保护技术重点实验室。10年来,南京博物院在纸质文物传承保护方面持续探索,科研成果不断注入,文保能力不断增强,一代代文物工作者接续努力,让古老纸张绽放更多光彩。
人头攒动在“四叶草”里,热情与期待传递在一次次握手和相拥中。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国际朋友圈大聚会。
走上发言席,网络编剧于小千先抛出了自己的思考:“面对当下创作火热而作品易朽的市场,我们和我们的作品何以生存,何以自处,何以竞争?”注视着台下的同学,他想了想说:“这次研修采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