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北京凌空评剧团精心创排的小剧场戏剧《月下斩貂》在京以三天五场戏的汇报演出圆满落幕。很激动、很感动、很感慨,很荣幸能够在戏中担任并饰演关羽这一重要角色,喜悦之情难以言表,欢快之余却让我想到在创作关羽这一特殊人物形象时的点点滴滴。
北京曲剧七十年庆祝展演,即将于8月5日至30日在长安大戏院推出,除五世同堂的名家名段晚会外,8部经典剧目将轮番登台,京味儿地道的剧目,描摹出京城的百年风云、时代的历史变迁,以及沉浮于滚滚红尘中那一个个鲜活而独特的灵魂。
七月七,天上牛郎会织女。人间也为他们高兴,过去常常在七月七唱戏庆祝。唱什么戏呢?唱《天河配》。这个戏在豫剧、秦腔等许多剧种里都有,还被搬上过银幕。戏名有所不同:《鹊桥会》《七月七》《牛郎织女》,清朝宫廷里专门有七月七的应节戏:《银河鹊渡》。
王若丁稳重少骄,专心求艺。2020年,年近八十岁的李崇善先生收二十三岁的王若丁为徒。其实,在校期间,李崇善先生就已经授业王若丁多出传统剧目,《洪羊洞》《击鼓骂曹》《定军山》《搜孤救孤》《四郎探母》《珠帘寨》《捉放曹》《失空斩》等都是李崇善先生的拿手好戏,怹全部倾尽其所能地教给后辈。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们唱一唱,唱一呀唱。”中国歌剧舞剧院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南泥湾》是几代中国人都熟悉的旋律。7月31日,中国歌剧舞剧院出品的民族歌剧《唱响南泥湾》在保利剧院迎来首演,唱响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背景下,延安鲁艺青年学生的故事。
为北京京剧院2022年重点创作剧目之一,也是北京市委宣传部重点创作项目、北京市文旅局折子工程,同时作为中国剧协“喜迎二十大——优秀主题戏剧作品创作扶持计划”项目首部作品的新编现代京剧《石评梅》,于7月23日至24日在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成功首演。该剧由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任出品人,京剧教育家李文敏任艺术指导,北京京剧院青年编剧孙国毅编剧,中国评剧院国家一级导演安凤英任导演,著名戏曲音乐家朱绍玉任唱腔设计、作曲。剧中由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青年程派名家郭玮饰演石评梅,优秀青年武生演员周恩旭饰演高君宇,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梅兰芳京剧团团长、叶派小生名家李宏图饰演余书豪。
旧时每逢七夕前后,各戏院都竞相演出《天河配》,成为近代节日中的民俗性文化活动。据说此戏编演于清末民初,梅兰芳大师于1921年曾演于吉祥茶园,剧中设计了摆七巧图、莲池出浴、鹊桥相会等布景,在最后一场,从鹊桥下还飞出成百只鸟雀,一时传为美谈。此后京(剧)、评(戏)、梆(河北梆子)都在七夕前后连演数日,几乎场场爆满,成为非常叫座的应节戏。如果翻开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报纸,在七月份的戏曲广告中不难发现“戏班争演《天河配》”和“满城争看《天河配》”的盛况。
7月27日,由全国人大代表、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院长金不换主演的豫剧电影《新七品芝麻官》在河南省鹤壁市芝麻官大舞台举行首映式。据了解,本次活动在中国戏剧家协会指导下,由鹤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承办。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一级巡视员崔伟,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李树建,中国戏曲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张尧参加;鹤壁市委副书记冯芳喜致辞,鹤壁市副市长李小莉主持首映式。
爱情是戏曲中最常表现的主题,通过戏曲表演,最能刻画出爱情的悲欢离合, 以及潜滋暗长在人们心里最浪漫的情怀。作为串联爱情线索的定情信物,自然也是戏曲爱情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道具。
从古至今,牛郎织女这对国民CP的地位,从未改变。他们的爱情故事纯真美好又曲折动人,在不知不觉中为七夕这个传统节日增添了好些浪漫的佐料。所以,向往爱并心中有爱的中国人,总喜欢把他们的故事写进传统戏曲里,含蓄地表达心向往之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