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胡风汉月》经典唱腔精研班汇报演出于2022年9月23日、24日在北京9剧场·北京朝阳区文化馆如期举行,该活动由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朝阳区宣传文化中心主办,北京刘秀荣评剧团承办,北京朝阳区宣传文化中心杜洋、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原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马明群等到现场观看。同时,原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为活动题字,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张德福先生、首届梅花奖获得者谷文月、二度梅得主崔连润、梅花奖得主李鼎、著名作曲家黄兆龙、评剧花脸名家孙路阳、新派传人与梅花奖得主罗慧琴、新派传人与梅花奖得主王向阳、优秀青年评剧演员张超群、北京凌空评剧团等通过松说评剧发来祝福视频,该祝福视频在剧场大屏幕轮番播放。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戏曲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凝聚了中国人的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激励了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
今年6月底,北京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开启试运营。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的前身是始建于1926年的大华电影院,有着近百年悠久历史,是许多北京人心中的文化地标。如今,改建后的“大华”不再是单一的文化场馆,而是一座拥有歌剧厅、戏剧场、环形剧场、实验剧场、天空剧场、音乐厅6个演出空间和10余个排练厅、一家咖啡厅、一家戏剧酒吧及若干文创空间、多个公共艺术空间的新型综合艺术机构。
近日,北京京剧院在吉祥大戏院陆续推出多场由该院青年新锐力量担纲主演的经典传统剧目展演活动,为首都的戏曲舞台增添了青春的活力和风采,引起了戏迷观众的广泛关注。由优秀青年演员于欣泽担纲主演的传统经典剧目《搜孤救孤》的成功上演,颇受观众的瞩目和好评。同时,更令观众欣喜的是新一代京剧新锐力量正在成熟和崛起,也标志着北京京剧院在优秀青年人才培养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燕守平先生学艺至今七十载,把毕生的精力全部奉献给了挚爱的戏曲,不断弘扬和光大京胡艺术。70年前,他由北京市戏曲艺术学校踏入京剧的艺术殿堂。自此学艺虔诚,得遇多位京胡名师前辈的赏识和关爱,加之天赋与聪颖,虚心与好学,打下了扎实牢靠的专业基础,逐步将武乐、文乐的各种演奏技法娴熟于胸。在随后的几十年艺术生涯中,燕守平先生孜孜以求、砥砺进取,向多位京胡大家问艺求教,着力挖掘京胡艺术的丰富内涵与内在精髓,取得了丰硕的艺术成果。
怡人的秋风吹走夏日的灼热,辛勤的劳作迎来累累的硕果。拼搏奋进的戏曲人也在这丰收的季节,向广大观众奉献出了一台台炫丽多彩的戏曲盛宴。近来,北京京剧院的剧场演出持续升温,剧院于八月底在官方平台发布了九月的演出安排,全月共计63场演出,如此密集的档期安排,使人联想起当年北京京剧团“马、谭、张、裘、赵”五大头牌时期的演出盛况。作为九月开端的“打炮戏”—《珠帘寨》,由北京京剧院优秀青年老生演员谭筱羽领衔,于9月1日晚在长安大戏院火热上演,成功拉开了九月演出季的帷幕。
她在京剧舞台上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角色,用自己的方式为京剧带来新的色彩和活力,先后两次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被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代表作品有《水上灯》《母亲》《生活秀》《美丽人生》等。
近年来,音乐剧成为讲述红色故事、赓续红色精神的新载体。融音乐、戏剧、舞蹈等于一体的音乐剧,其载歌载舞、灵活多变的艺术形式风靡世界,极易引起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共鸣。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红色故事,满溢革命激情、洋溢青春活力的红色题材音乐剧,令观众在感受艺术魅力的同时得到精神洗礼,对于传播红色文化,讴歌革命先烈,为青年一代培根铸魂,有其独特作用和审美价值。
为隆重纪念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诞辰128周年,梅葆玖先生诞辰88周年和梅兰芳先生主持的“承华社”成立100周年。2022年9月10日上午,60余位关注国粹艺术传承的领导嘉宾、业内人士和媒体记者、社会各界代表齐聚北京王府井峨嵋酒家,共同见证以“梅风晶韵绘丹青”为主题的张晶教授收徒谢丹拜师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