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影视 > 正文

从“大美中华”中汲取温润人心的力量

中国是诗的国度。千百年来,中华历史、山河与文化为文人墨客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也造就了源远流长的大美气度。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大美中华》落下帷幕。从“风吹雨洗一城花”的春日唱到“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的半夏,在经典诗词与现代音乐交织而成的几十首歌曲中,一幅色彩明丽、生动可感的“大美中华”画卷渐次展开,再现了“中国式浪漫”的绝美意境。

从“大美中华”中汲取温润人心的力量

承千年诗韵,开时代生面。仰赖于经典诗词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得益于总台充满敬意和诚意的精心创作,整季节目实现了口碑收视双赢。据统计,《经典咏流传·大美中华》相关视频全网播放量已超过5亿次,其中年轻观众的贡献尤为突出。实际上,面向青年、面向未来始终是总台文化类节目的重要使命和方向。《经典咏流传》的特殊价值便在于,以传统文化为根基,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和诗以歌”原创模式下着力引导和培育底蕴深厚、健康向上、清新雅致的青年文化。

以诗养德、以歌润心,塑造青年人自信自强的精神底色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传统文化的勃兴并非新现象,而是持续多年的大趋势。其中,既有顶层设计上的绵绵用力,也有层出不穷的文化类节目的积极助攻。伴随着传统文化日益焕发出新的时代风采,公众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期待也水涨船高。尤其是面对深谙国潮文化的年轻人,文化类节目如何守正创新、自我超越,持续输出令人眼前一亮又回味悠长的优质作品,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走到第五季,《经典咏流传》找到了一把打开人心的钥匙——美。浩如烟海的诗词经典蕴含着对美的敏锐感知、浪漫想象和凝练表达,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风格。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雅致江南,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雄壮边关;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登高望远,到“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的浪漫情怀……中华大地上的每寸河山,都浸润着先贤哲人们的情思。青山不老,经典永恒。透过景色之美、文字之美,节目唤醒许多年轻人对诗与远方的无限神往。

从“大美中华”中汲取温润人心的力量

“一切景语皆情语”,比风景更美的是人心,是诗词背后所蕴含的风骨和品格。“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是陆游矢志不移的爱国情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周敦颐的高尚坚守;“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这是李白的潇洒自如……美总是与真、善相依相存,《经典咏流传》在诗词中找到对生命意义最浪漫的表达,并努力将之传达给观众。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文艺创新的灵感,是节目实现“让传统文化温润人心”的重要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典咏流传》犹如一场中华文明的探源,它通过挖掘经典诗词所承载的民族精神,为时代精神寻找源头活水,并以充满开放性和时代感的表达,以春风化雨的方式,推动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继续开枝散叶、蓬勃生长。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为青少年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五季以来,孩子纯净的歌声不断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响起。第一季中,贵州山村孩子把300年前的小诗《苔》唱进亿万国人的心田;第二季中,十四个无声世界的孩子用不同音高、相同音节的“啊”唱响经典名篇《画》;第三季中,来自武汉青山区钢花小学花儿合唱团的小朋友们用一曲《小池》传递疫情下的不屈力量;第四季中,“最萌10后组合”王恒屹和周昭妍以一首《朝代歌》唱尽上下五千年。

从“大美中华”中汲取温润人心的力量

在新一季节目中,这方舞台依然定格下许多孩子们的经典瞬间。“冬奥筑梦人”邓小岚生前与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留下最后的合唱——《春夜洛城闻笛》,孩子们用“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唱出一场特殊的送别;身患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奇迹男孩”陈果毅再次登台,带来一首清新隽永的小诗《风》,在春风拂面间令人感受生命的坚忍顽强;来自大凉山的莫西子诗和妞妞合唱团吟唱如诗如画的《村居》春色,音乐带给孩子的自信和快乐扑面而来;钟情于传统乐器的古风乐队用笙、二胡、扬琴、唢呐、琵琶等合奏《逍遥游》,生动再现了庄子笔下那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诗词与音乐带给他们的不仅是美的熏陶,更是想象的翅膀。

有观众称赞这档节目是一堂“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的诗乐美育公开课。的确,《经典咏流传》在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呵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方面,进行了一场有益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在德育、美育、智育等方面的价值不断被发掘、被实现。一个细节令人欣喜:每期节目播出后,都有观众摘录主持人撒贝宁的开场白,梳理其中引用的诗句,找到原始出处并做详细注解,作为学习资料在网络上分享。

这源于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体现出节目创作的深厚功力。相信《经典咏流传》播下的传统文化种子,未来将带给观众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引导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本文图片均为《经典咏流传》海报和剧照)

(责任编辑:陈蕊 zx0180)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光影相伴 共迎新年   2025,电影院见

    光影相伴 共迎新年 2025,电影院见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2025-01-03 09:36 电影
    火车“慢”游,一趟集齐沿途风景

    火车“慢”游,一趟集齐沿途风景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2024-12-23 10:33 小兴安岭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2024-11-20 10:30 河北文旅
    逛市集 看演出 赏非遗,去街区赴一场城市休闲游

    逛市集 看演出 赏非遗,去街区赴一场城市休闲游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2024-10-21 11:00 文旅
    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2024-10-15 10:27 戏曲 剧种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2024-09-29 10:40 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2024-09-25 17:29 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2024-09-13 10:04 《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2024-09-10 10:14 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2024-09-03 09:53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