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影视 > 正文

书写时代精神 歌颂人间大爱(深观察)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全民抗疫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人物和故事。让观众在典型故事中找到普遍共鸣,将伟大抗疫精神化作回首凝望时的信心和动力,是抗疫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核心。纵观已播出的此类剧集,不难发现其在组织筹划、美学内涵和精神价值等方面与一般电视剧有所不同,呈现出中国式主题性电视剧创作的特点。

社会各界与文艺战线的联动

抗疫题材电视剧不仅要“好看”,还要“走心”,通过影像的回眸,实现中国式文艺创造的社会价值与精神引领。为了让抗疫题材电视剧具备思想穿透力,进而拥有广泛的组织动员力、社会凝聚力和战“疫”续航力,社会与文艺战线共同构建起中国式主题性电视剧创作的一大特色:依托政策扶持和社会各界力量的统筹规划、充分动员、层层落地,以举国同心的磅礴伟力,为现实题材电视剧完成了一次特殊而积极的探索。

2020年秋开始,多部抗疫题材电视剧带着温情与力量陆续出炉:首部抗疫题材电视剧《最美逆行者》开创时代报告剧类型,从立项、筹备、拍摄、后期制作到定档播出,用时仅4个月,刷新了国内电视剧创作速度的纪录;《在一起》由国家广电总局指导、国家卫健委和上海市委宣传部支持,采取策划、拍摄、后期制作接力进行的创制模式,实现当年策划、当年拍摄、当年播出的预期目标;上月收官的《大考》入选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的重点项目,国家广电总局对项目进行全流程的重点指导、深度支持。

社会各界与文艺工作者形成了紧密有序的战线,为剧集既“叫好”又“叫座”悉心护航。《在一起》在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广东卫视4家卫视首播、16家平台联合播放,刷新了中国电视剧平台播出数量纪录;《大考》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东方卫视、浙江卫视及各大主要网络平台联合播出,开播后持续引发关注。该剧主创和老中青三代演员深入现实生活进行文艺创作,让“难忘”“太真实了”“多像我当年”等成为观众评价的高频词。

多方护航、媒体联动、有情怀有担当,抗疫题材电视剧之所以能实现突破,在极短时间内反映现实、鼓舞人民、振奋精神,离不开社会各界汇聚的巨大力量。

人物群像与时代精神的交响

现实题材影视剧是“现实的渐近线”。抗疫题材电视剧要书写时代精神、歌颂人间大爱,就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抗疫题材影视作品不能脱离真实底色,也不能一味照搬新闻、描摹事件。经过两年多的创作实践,抗疫题材电视剧找到了自身的创作方法:在以往主旋律影视作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基础上,呈现出“真实背景,戏剧人物;典型事件,众生相联;尊重科学、淡化焦虑;弱戏剧性、强代入感”等特征。这些特征在创作上的鲜明体现,就是用具体、典型、真实可感的人物,来串联一幕幕抗疫故事,将众生相汇入时代洪流。

《最美逆行者》和《在一起》均采用单元剧形式,既缩短了作品的创作周期,也最大可能地展现出全民抗疫的不同侧面。抗疫群像中,有义无反顾建起“白衣长城”的医护工作者、闻令而动的军人,也有平凡的送货小哥和社区志愿者,很多角色直接来自生活。他们不一定是有名有姓的大人物,但一定有血有肉、有情有爱。通过他们,观众重新获得抗疫的“临场感”:火神山医院的建造直播历历在目,社区联防联控的喇叭提醒声声入耳,被防护装备勒出血印的面庞深深感动许多人。正是这些普通人构成了全民抗疫的主力军,成为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担当的写照。

与前两部抗疫题材电视剧相较,《大考》没有聚焦医护工作者的逆行身影,而是通过一个县城、两所中学、几户人家、一群师生的应考故事,表现疫情之下全体中国人的命运与共。如果说之前的抗疫题材影视作品更多地表现奉献者、施救者,《大考》则从被守护的一方,勾勒出全社会为一群孩子的未来多么拼搏、多么无畏、多么热血。正如剧名所示——“大考”不仅是学生的高考,牵动无数家庭,也是全社会共克时艰的一次迎考。

中国抗疫是紧紧依靠人民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抗疫主题电视剧创造性地展现全民抗疫的“组合拳”,在从“我”到“我们”的故事中,彰显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印证了人民群众才是抗疫胜负的最终决定力量。

平视审美与共同价值的营造

如何用当代审美呈现正在发生的全民战“疫”?抗疫题材电视剧选择了与众不同的处理策略:既不凸显个人英雄主义,也不俯瞰芸芸众生;既谨慎地调动观众情绪,避免过度煽情,也不刻意编排主人公的感情世界。这些作品用真实、朴实的烟火底色,撬动普通人的共鸣空间,拍下一幅幅抗疫中的正面像与灵魂照,呈现出平视视角、平淡风格、平实追求的审美趣味。

《最美逆行者》与《在一起》虽塑造了众多平民英雄,但聚焦他们的视角总是平视的,叙事从未离开过“平凡人的不凡事”,基调始终在大力弘扬真善美;《大考》则更关注普通人物之间的深层联系,独辟蹊径地彰显疫情之中更有情:是患难真情,更是家国同情。如果说突如其来的疫情是猛烈的风暴,那么贯穿不同个体、家庭和地域的情感,则是平静的风暴眼。抓住疫情中人与人之间的独特关系、不同场景下的故事勾连以及事件背后深切的感动,儿女情、英雄胆、家国志、时代风才能从庸常生活中被提炼出来,拥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力量。

一系列抗疫题材电视剧已经证明:艺术不是生活的拷贝,优秀文艺作品要向生活的深处、高处和远处前行,也要向艺术的精致、精深、精彩处挺进,描绘亿万民众的人生百态,传达人民的心声,体现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品格。

每当人们回忆过往,总会想到一批文艺作品中宛如多棱镜像般生动鲜明的时代肖像。文艺创作总是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同频共振。抗疫题材电视剧正是与时代脉动、火热生活、人民悲欢同行的重要载体。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以“艺”抗“疫”的种种尝试已走进广大人民群众心中,中国式主题性文艺创作道路也将随之不断开拓深化。(作者为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陈蕊 zx0180)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光影相伴 共迎新年   2025,电影院见

    光影相伴 共迎新年 2025,电影院见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2025-01-03 09:36 电影
    火车“慢”游,一趟集齐沿途风景

    火车“慢”游,一趟集齐沿途风景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2024-12-23 10:33 小兴安岭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2024-11-20 10:30 河北文旅
    逛市集 看演出 赏非遗,去街区赴一场城市休闲游

    逛市集 看演出 赏非遗,去街区赴一场城市休闲游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2024-10-21 11:00 文旅
    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2024-10-15 10:27 戏曲 剧种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2024-09-29 10:40 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2024-09-25 17:29 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2024-09-13 10:04 《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2024-09-10 10:14 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2024-09-03 09:53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