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把古画放大了10倍,笑死
绘画,是记录时代面貌的有效方式。
古代的多数画作,都蕴含着创作者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对艺术问题的思考,把它们放大后,细细品读,里面甚至还藏着现代人看来会为之一笑的秘密。
你玩你的
宫乐图 唐代 佚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宫乐图》被后人翻看的次数显然比较多,褪色严重,折痕明显,它原被鉴定为元人所绘,题为《元人宫乐图》。
仔细观察画中人物的发式、妆容及服饰,与相应朝代对比后发现,这些特征更符合唐代女性装束,画法与设色也更似唐晚期风格,所以这幅画最终被近代人定为唐代画家作品,题也就改成了《唐人宫乐图》。
画中两侍女站立在长案左边,一人静候,一人伴奏;宫中女眷 10 人围坐在桌前,奏乐品茗,热闹十分,画面上部的 4 人是“乐队”主要成员,她们所持用乐器,自右而左,分别为筚篥( bì lì )、琵琶、古筝和笙。
乐队核心成员
这是刻画十分细致的一幅作品,吹奏筚篥和笙的女同学呼气时导致的“囧”字眉,都被画家捕捉进了画中。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看出唐代晚期饮茶之风的盛行。
那时的茶事不同于今天,茶汤需要煮好后放到桌上,之前所有的煮茶过程由侍女们在另外的场所完成。饮茶时,先用长柄茶杓将茶汤从茶釜盛出,舀入个人茶盏后才可饮用。
茶具也是够豪放
桌下宠物
总的来说,这是一次和谐而欢乐的聚会,有音乐,有茶饮,有茶点,桌下还有一只独自消遣的宠物狗,但也总有人不在状况中:
神游的女同学
这位同学端着茶盏,看向画外,一副“你们玩,老娘没兴趣”的表情,完全不在聚会氛围中。或许,唐代的这位没有署名的画家,与泰戈尔有同样的感受: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
无所事事
调琴啜( chuò )茗图 唐代 周昉 美国纳尔逊·艾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不得不说,唐代宫廷中的女同学们对弹奏和饮茶二事真的是欲罢不能。
周昉的《调琴啜茗图》,与《宫乐图》中的“团建”项目类似,不同的是,前者画出了季节,图中桂花树和梧桐树暗指秋日已至,贵妇们似乎已预感到花季过后面临的将是凋零,整幅画沉浸在淡淡的忧郁之中。
C 位女同学
占据 C 位的贵妇,背身面对观众,略施胭脂,手持茶盏。此盏与《宫乐图》中的茶盏一致,形似大碗,与宋代小巧精致的饮茶器型形成鲜明对比。
C 位同学肩上的披纱滑落下来,无心整理,这是唐宫女同学们的真实精神状态,也是安史之乱后逐渐走向下坡路的大唐帝国的缩影。
神游的仕女
有趣的是,旁边的茶女远离中心,虽然端着茶托随时恭候,但内心早已不知神游何处。她踮起一只脚,腰部微曲,这个不够端正的站姿似乎在说:先让我发会呆...
浓眉大眼
五牛图 唐代 韩滉( huàng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唐时,除了描绘宫中生活场景的仕女图,以牛和马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画作也逐渐多起来,到中晚唐达到高潮,在当时,甚至有不少画家专以画动物著称,其中,韩滉便是画牛高手。
《五牛图》少数几件唐代传世作品之一,图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缓步前行,一回首舐舌,一在正面相对,一翘首前仰,一俯首吃草。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没有其他的背景,因此每头牛均可独立成章。
整幅画以线造型,粗壮有力的墨线勾勒出的轮廓,使五头牛的强健、沉稳和行动迟缓跃然纸上。
但,我想说的,还是那让人沉醉的“点睛”...
很是魅惑
韩滉将牛眼做了适当夸大,并着意刻画,那重重的眼线,长长的睫毛,现代人很是面熟。而至于韩丞相是怎么想,就不好说了,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暑热难耐
槐荫消夏图 佚名 宋代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与唐代人相比,宋人似乎更有生活情趣,就连乘凉也要拿出来画一下。
《槐荫消夏图》中,在盛夏的绿槐浓荫下,一男子袒胸、翘足,仰卧在凉榻上,闭目养神,怡然自得。床头立着一面屏风,上面绘有仿范宽的《雪景寒林图》,这显然是想从意识里来个透心凉的节奏,但可能并不会奏效...
绿槐浓荫与《雪景寒林图》
在他伸手可及的茶几上,放着书卷、香炉、蜡台、茶漏等物件。观此画,使人想象出这样一个情景:一阵凉风吹过,带走了周围的热流。主人躺在凉榻上眯了一会儿,起身喝几口茶,然后再躺下来闭目养神,闲散怡然,惬意自得。
有多悠然,看看这姿势就知道了:
妖娆的姿势
古代文人喜欢蓄甲,以显示自己的悠闲,并与体力劳动者做出区分。不过,这么妖娆的睡姿就因人而异了,据说,现在也有不少人是如此睡觉,你呢?
(图片来源于LCA)
目前全世界仅存汝窑瓷器不足100件,台北故宫博物院共收藏21件,而在昨天对外展出的“泥土的坐标——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陶瓷展”中,台北故宫博物院一次性拿出馆藏13件汝窑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