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植树节,看看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们都“种”了什么树!
《有垂柳的公园是诗人的花园》荷兰 梵高 油画 1888年
谁在画一棵柳树的时候,如果把它看作是一种生命的东西,如果他把自己的全部注意集中在这一棵树上,一直到赋予它以某种生命力,毫不松懈,那么它会真正画得富有生气,而周围的事物也都会跟着显得生机勃勃。—— 梵高
▲元代 钱选《王羲之观鹅图全卷》局部
树木为春天带来摇曳生机;为夏天带来阴翳清凉;为秋天带来丰收果实,它如同空气般被人们需要又忽视。在这绿意盎然的时节,我们迎来了植树节。有时间的不妨去种下一棵小树,记录岁月的成长,也为环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果没有机会,我们可以欣赏一下艺术家笔下的树,希望能唤起大家心中的一丝温情!
▲ 明代 蓝瑛 《仿古山水册》
自古以来,树在山水画构成中都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树造型的成败影响着山水画画面的气势与效果。
▲ 明代 仇英《桃源图卷》局部
古人说:“凡画山水,林木当先,锋峦居后。峰峦者山之骨,林木者山之眉目,未见骨骼,先有眉目,故林木须要精彩。譬如诸人形骨骼匀停,而眉目俗恶,乌得成佳士?譬诸军旅,前锋不扬,何以张后队?故古人未练石先练树。”
▲ 明代 陆治《丹枫山色图》
▲ 明代 朱瞻基《莲浦松吟荫全卷》
▲ 明代 蓝瑛 《仿古山水册》
▲ 明代 蓝瑛 《仿古山水册》
▲ 明代 项圣谟《山水图》
▲ 明代 沈周 《青绿山水轴》局部
▲ 明代 傅山傅眉 《山水花卉册》
▲ 明代 佚名《岩壑清晖册》
▲ 清代 董邦达 《苏堤春晓》局部
▲ 清代 沈源 唐岱《茹古涵今》局部
▲ 清代 查士标《山水图》局部
▲ 清代 艾启蒙《十骏犬图册》
▲ 清代 恽寿平 《山水画册页》
▲ 清代 恽寿平《山水花鸟图册之山水》局部
▲ 清代 恽寿平《仿古山水册》局部
▲ 清代 王翚《仿古山水册》局部
▲ 清代 王翚《 仿古山水册》局部
▲ 李可染 《古树高士图》
▲ 程十发 《古树报春》
▲ 溥杰 《古树晨烟图》
▲ 亚明 《古树流水图》
▲ 吴冠中 作品
看完了中国画家笔下的树,再来看看国外艺术家画的树吧,是不是有着不同的韵味呢?
梵高作品
梵高作品
梵高作品《夕阳下的波拉德柳树》
梵高作品《柳树旁的小径》
梵高作品《波拉德柳树》
梵高 的色彩极其艳丽而清新,使人观之眼前一亮、心旷神怡。
谁在画一棵柳树的时候,如果把它看作是一种生命的东西,如果他把自己的全部注意集中在这一棵树上,一直到赋予它以某种生命力,毫不松懈,那么它会真正画得富有生气,而周围的事物也都会跟着显得生机勃勃。—— 梵高
莫奈作品
莫奈笔下的风景,色调、笔触都极美。他画中的人物总有他妻子的身影,撑着一把伞,和景相融合。他画笔下的春、夏、秋、冬,有的热烈,有的静谧,有的深邃,有的明亮而厚重。
大卫·霍克尼作品
几何式的构图,跳跃着的色彩,霍克尼 笔下的树,似乎截取了一片森林。他的作品善于用色,画面简洁明快,物象写实、精细,同时又有微妙的变形,在视觉上有着平面插画和广告海报的效果。当面对霍克尼笔下的树木,我们很容易就能在一片看似平凡的景观中,看到人与人、人与时代和自然之间的微妙情感。
康斯太勃尔《在平津磨坊附近造船》1815年
康斯太勃尔 《干草车》1821 130.5*185.5cm
康斯太勃尔 《从主教府看索尔斯堡大教堂》1823
康斯太勃尔《戴德罕谷地》 1802年
康斯太勃尔《白马》 1819年
康斯太勃尔《玉米田》1826年
绚丽而浑厚的色彩,抒情诗般的笔触色调,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风景画家 康斯太勃尔 真实的描绘令人陶醉。为了表现大自然的景色,他运用白色颜料以及轻巧的笔触,画出阳光在潮湿幽深的森林中摇曳的反射光影,让整体的色调更丰富明亮。
葛饰北斋完全通过自己的眼睛,从人们生活的角度观察自然。日本灵峰富士山的巍峨形象,通过与庶民生活诸相的对比,出人意料的构图、瞬间即逝的千姿百态,呈现出令人目眩的丰富表情。
19世纪俄罗斯风景画家伊万·希什金 作品
伊万·希什金(Ivan Shishkin),19世纪俄罗斯的风景画家。1832年出生在叶拉布加的一个商人家庭,当地的自然风光给小伊万·希什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后来成为了世界上最擅长画树的风景画家。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绿不仅仅只在大自然中,也可以在我们心里。
(图片来源于国际艺术大观及网络)
色彩本身并没有情感,但我们的情感却总是充满了色彩,艺术家常赋予不同的色彩以特定的思想、情感内涵。对某种色彩的偏爱,往往反映了不同的精神追求和精神状态。
天文学家如何看待梵高的《星夜》?爵士钢琴家怎样欣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爵士乐》?雕塑家会如何看一幅画?这些问题在新开放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开放后,与BBC联手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天猫新文创联手梵高博物馆,把梵高从荷兰请到了天猫,不仅上线了梵高博物馆独家官方授权旗舰店,还打造了极具艺术范儿的线下活动,是新文创消费的又一次成功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