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故宫六百年鉴赏⑧|看宋画里的春风十里:春水初生,春林初盛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说起对春景的吟咏,从古自今不乏文人墨客的抒写。而对于春景的描绘,隋有咫尺千里的《游春图》,唐有态浓意远的《虢国夫人游春图》,而在宋人的笔下,春景少了一份马背上的“踏青游冶”,更多的是对春花烂漫、春溪水族、湖山春晓等日常春景的细致观察与真切描绘。
那么,在这个闭门锁户的春日里,带大家在咫尺方寸间览尽“树绕村庄,水满陂塘”,于花叶偃仰中感受“春风十里柔情”。
《海棠蛱蝶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这首出自《诗经》的诗句记载着关于春景最早的描写。而对于现存最早的描绘春景的绢本绘画,则要到隋朝画家展子虔创作的《游春图》,图绘江南早春二月,树叶吐绿,桃杏争芳。一水自左上流下中间,水面宽阔,微波皱起,有游艇轻泛。两岸游人三两成群,沿途观赏春景,或步行伫立,或主骑马而仆随后。小桥连岸,坡后有农舍,而山谷中则寺庙隐现。
画家运用细而有力的线条勾画出物象的轮廓,人物虽然小如豆粒,但一丝不苟,形态毕现。山石树木只用线条画出,可以看到行笔的轻重、粗细、顿挫、转折的变化,但尚未见到唐代以后绘画中出现的皴擦技法。作品的色彩浓丽厚重,山石树木均以矿物制成的石青、石绿颜料赋色,以青绿的色彩为主调,建筑物和人物、马匹间以红、白诸色,既统一和谐,又富有变化。亮丽的色彩亦更好地衬托出大好河山盎然勃发的春天气息。
唐代最著名的关于春景“踏青游冶”的传世画作要数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此画构图疏密有致,错落自然。人与马的动势舒缓从容,正应游春主题。画家不著背景,只以湿笔点出斑斑草色以突出人物,意境空潆清新。图中用线纤细,圆润秀劲,在劲力中透著妩媚。设色典雅富丽,具装饰意味,格调活泼明快。画面洋溢著雍容、自信、乐观的盛唐风貌。
及至宋代,与春景有关的诗词和绘画层见迭出。如宋代诗人秦观的《行香子·树绕村庄》:“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诗词不慌不忙又意趣自出,可以说写尽了春景所有的美好。而对于春景的描绘,宋人的画笔同样严谨细致而又真实自然。如在故宫博物院的馆藏中,描绘“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梅石溪凫图》;晕染工细而又形象生动的《晴春蝶戏图》;成功渲染出无形醉人春风的《海棠蛱蝶图页》;巧妙地暗示出流水的动势以及春水的清洌透明感的《春溪水族图页》,体现宋代册页画小中见大风貌的《碧桃图页》等。
2020年是故宫诞辰600年。在“春水初生,春林初盛”之际,澎湃新闻特此整理、解读故宫博物院藏描绘春景的宋画作品,带大家在咫尺方寸间览尽“树绕村庄,水满陂塘”,于花叶偃仰中感受“春风十里柔情”。
《梅石溪凫图页》
《梅石溪凫图》页,南宋,马远作,绢本,设色,纵26.7厘米,横28.6厘米。
本幅款署“马远”。钤藏印:“ 潞王之宝”、“茅林心赏”、“阿蒙”、“于腾私印”。
图中画山崖侧立,腊梅倒垂,薄雾蒙蒙的涧水中,一群野鸭正在游戏。山石以斧劈皴法画之,方硬峭拔,与用笔轻快、毛羽松蓬的野鸭形成鲜明的对比。倒垂曲折的枝条是马远特有的画法,故有“拖枝马远”之称。画面呈典型的对角线式构图,岩石、梅树都偏居画面的左上部分,梅树枝条的走势更强调了此种布局的形式感,右下方的野鸭既起到了平衡画面的作用,又是全图的点睛之笔,一幅“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景象,无限生趣,跃然绢素。
《晴春蝶戏图页》
《晴春蝶戏图》页,宋,纨扇页,绢本,设色,纵23.7厘米,横25.3厘米。
作为一档自主研发的原创节目,《上新了·故宫》开发了不少独属于自己的节目亮点。其中,极具吸引力的一大亮点无疑是在故宫博物院的大力配合下,让观众发现并了解到了许多“故宫‘新事’”。这
12月8日,“须弥福寿——当扎什伦布寺遇上紫禁城”展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午门举办,拉开了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年系列活动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