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纪念︱于蓝:她永远活在观众的心里,也活在孩子们心里(3)

纪念︱于蓝:她永远活在观众的心里,也活在孩子们心里(3)
2020-06-28 14:17:15 澎湃新闻网

但于蓝作为演员的艺术生命并不长,“文革”开始后不久,于蓝和丈夫田方一起被打倒,作为北影厂重点“黑帮”,多次遭到批斗;随后,他们被下放到北京郊区大兴县天堂河的北影厂“五七干校”参加劳动。正是在这段坎坷之中,正当盛年的于蓝,失去了继续从事心爱的表演工作的机会。在一次劳动中,于蓝从屋顶摔下,摔破了脸部,虽然经过缝合外表看不出伤痕,但是伤口内部感染,使她的面部神经受损,失去了一个演员应有的控制表情的条件。1974年,当她在电影《侦察兵》的特写镜头上看到自己不自觉抽搐的右脸时,她知道自己不得不告别心爱的舞台。那一年,她的爱人田方逝世,不久,她又查出乳腺癌晚期,打击接连而来,但于蓝和她扮演过的女战士一样,没有被击垮。

花甲之年为新中国儿童电影重新启程

无法继续做演员的于蓝,此后依然为中国电影忙碌一生。

改革开放后,中央工作会议号召全党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已经60岁的于蓝受命组建儿童电影制片厂并成为首任厂长。于蓝那时身患乳腺癌,刚做完手术不久,身体还在慢慢恢复,接到委任却毅然领命,投入到紧张繁忙的工作当中。她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我还记得得知这个消息是在六一前夕,刚好是我过60岁生日的时候。按照现在的规定,60岁应该退休了,但党和人民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没有半点犹豫。”

白手起家,谈何容易。儿影厂成立之初条件非常艰苦。起初儿影的厂房,只能设在北影厂传达室边一排杨树后面,临时建造的一排极其简陋的平房里,一些拍摄设备和办公用具都是于蓝向厂家打欠条赊账借来的。为了招兵买马,解决拍片的经费不足和器材短缺,于蓝四处奔走,一刻也不停歇。

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右手无名指比别的指头短一截,就是那时的一次事故造成的——当时冬天没有暖气,门是用几根弹簧绷住的。一次于蓝开门时,手指不慎被截断,其实当时的医疗条件可以通过住院后做多次手术接上。但于蓝想到刚建厂,“那么多事等着我做,哪有时间啊!我想反正我又不弹钢琴,手指头不要了,缝上伤口就回来工作了。”

拍儿童片不赚钱,各大电影制片厂也少有这样的创作。踌躇满志的电影人们,也少有把创作热情和精力投在儿童片事业上的。后来的儿影厂长宋崇说,当时电影界开玩笑管儿影叫“儿子辈的”。除了缺资金设备,儿影也缺人才。于蓝就不拘一格用人才,同意美工拍片。据于蓝回忆,很快,尹力就提出要拍《好爸爸坏爸爸》,冯小宁提出《病毒金牌星期天》的题材。“我这个人有这么点好处,发现有才能的人,就给他们发挥的机会,看看他们的才能怎么样。” 

于蓝任厂长期间,共拍摄了19部彩色故事片,同时,儿童片这个片种在上世纪80年代,也成了中国电影重要的组成类型,《四个小伙伴》获1982年第12届吉福尼国际青少年电影节最佳荣誉奖、共和国总统银质奖章;《应声阿哥》获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奖儿童故事片奖;《少年彭德怀》获1986年第6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1985年,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协会成立,创立儿童电影“童牛奖”,次年增设小评委奖……

但于蓝不满足。她曾苦恼,“越到六一,越感到痛苦。”1985年,全国拍摄故事片86部,其中,儿童片才3部,于蓝认为这一数字远远不能满足当时全国三亿儿童的精神需求。1986年,于蓝卸任厂长转而担任艺术顾问,之后致力于推进儿童电影进校园。她说:“艺术品要为孩子服务,是要影响他们一生的,所以要努力拍好,而且要把好的影片送到学校让孩子们看到。”

于蓝接手儿影厂工作后,自知年岁已高,几年里也不断在物色更年轻又懂孩子的电影人,来接班儿童电影的事业。《霹雳贝贝》的导演宋崇,就是于蓝从上海“请”到北京的。宋崇早些年拍摄儿童电影《闪光的彩球》,于蓝在孩子们中做“民意调查”,发现孩子们很喜欢这部电影,便主动来到上海找张瑞芳、秦怡等“老姐们儿”了解情况。宋崇自己也是看着于蓝电影长大的,对她从《翠岗红旗》到《烈火中永生》的银幕形象都印象深刻,“她是我们的教材啊,我也没想到后来有一天会和她共事。”宋崇1986年到北京报到的时候,儿影厂已经过了“最苦的时候”,开始有了自己的地,盖起自己的厂房,但宋崇也记得儿影厂的人说,于蓝前些年建厂真是“跑断腿,磨破嘴”。

宋崇记得,于蓝作为艺委会主任,依然是每天都到厂里上班,后来儿影厂又换了几届班子,于蓝都坚持去厂里。不管具体的行政事务,但看剧本、看样片提意见,都是她挂心的工作。“每个项目她都亲身参与,组织生产创作,厂里的大小方针政策一起讨论,还有那会儿我们要把儿童片送到老少边穷,她也都很积极地跑。”宋崇回忆。一直到后来中影合并,儿影厂不再有自己单独的厂址,于蓝才不再去。在宋崇的印象里,合并前已经退休的于蓝,还在为这个电影厂奔走,希望能够把整个厂保留下来。“可以说从儿影厂的成立,到发展到衰落,她都是一路亲历的。”

直到近年,于蓝出现在公众视线和媒体采访中,也从来不忘继续为儿童电影发声。晚年的于蓝,总是在惦记着,能让孩子们看到更多他们想看的好电影。面对儿童电影这些年越发的边缘化,真正为孩子拍的电影越来越少,于蓝也曾多次发声呼吁,“希望国家的相关部门,认认真真地、有实效地去解决与推动儿童电影的发展。”

宋崇的夫人在北影厂长大,从小和“于蓝阿姨”的关系更亲一些。在她的印象里,于蓝是非常仗义的人,“没什么架子,也没有官腔,对身边的人非常好。”她记得,于蓝对孩子一直是特别喜欢的,演江姐的时候对“小萝卜头”就特别好,对身边的晚辈也非常照顾。

宋崇退休后回到上海教书,有一年夫妻两人回北京探望亲朋,在小月河边偶遇了被阿姨用轮椅推着外出散步的于蓝。于蓝还嘱咐宋崇,“你还要多为孩子们拍电影。”

“从建立儿影,到退下来以顾问身份继续参与儿影的大小事,到担任儿童电影学会主席、国际儿童电影节和童牛奖的负责人,于蓝始终没有离开过中国的儿童电影事业。她永远活在观众的心里,也活在孩子们心里。”宋崇说。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