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艺文页面 > 正文

那些年,与戏曲有关的春节记忆(3)

同治皇帝爱演灶王爷

    春节中听大戏唱大戏的习俗在清宫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清宫里春节唱戏听戏的史料很多,近人朱家溍《清代内廷演戏始末考》及明代太监刘若愚所著《酌中志》中都有所记述。据学者王芷章考据,宫廷中演戏至少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他在《清昇平署志略》中说,东周时“盖王道既衰,诸侯不朝,纲纪弛废,淫辟是尚”,各诸侯国则开始“倡优之兴”演戏唱戏。到了清代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且还有了专门演戏的衙门昇平署。在清初的顺治朝,因政权未稳固,且刚入主中原的满清贵族对汉文化接触不多,许多人不识汉字,更看不懂戏,故而那时宫中演戏尚无定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帝后及王公大臣识汉字的多了,宫中演戏已成定制,康熙朝已建立了管理演戏的机构,在乾隆朝宫中演戏之盛达到了顶峰。后来大清国运渐衰,宫中演戏唱戏的规模变小。但是,到了慈禧当政时,由于她恣意挥霍,使宫中演戏从规模、阵式、伶人多寡、排场等都超过了乾隆朝,演戏成了清王朝垮台的哀歌。

那些年,与戏曲有关的春节记忆

    主管演戏的昇平署,除负责宫廷礼乐的安排外,最大的任务就是演戏,不但组织太监的戏班演,还负责挑选社会的戏班演戏,宫外的名角进宫演戏被认为“承应”,能进宫演戏在当年是名利双收的差事。

    宫中演戏最隆重的自然是春节期间的戏,帝后们对春节朝贺时的“中和韵乐”兴趣不大,但对看戏听戏是很认真的。自称“公主”,但不是公主的裕容龄在清宫里待了几年,她在《清宫琐记》中回忆了许多往事,虽有些是她无中生有编造的,但描述清宫过年的内容较为真实。她写道:“宫里自除夕晚上,演戏到初七日为止,慈禧天天去听戏,我们大家都陪她去听戏。”慈禧没有受过正规教育,文化水平低下,执政四十八年,她的许多手段差不多都是从听戏听来的,她把听戏当成了从政的“必修课”了。宫中唱戏就成了重中之重的事,乃至白天“垂帘听政”,晚上“卷帘听戏”。

    宫中春节唱大戏,并非单纯的娱乐,在慈禧之前的历朝皇帝把看戏当成了执政手段和宫中仪典,至少说明他是“真龙天子”,不混同于平民百姓。所以听个戏也有许多程序,看戏前要烧香拜佛。《清昇平署志略》记述的一次“除夕承应”中就有许多内容,皇帝“每于卯初至各处佛堂拈香”,从早膳时就开始唱戏,“台上例演《昇平除岁》、《福寿迎年》等吉祥戏,午膳后演《金庭奏事》、《锡福通明》,晚膳后演《瞎子拜年》、《如愿迎新》,都是有吉祥含义的春节戏”。慈禧更是下令在大年初一大演特演,慈禧对戏曲是行家里手,她不满足于只看《瞎子拜年》之类的承应戏,除了昇平署太监戏班外,京城不少名伶也来献艺,剧目更加丰富。

    清代将演戏列为朝廷仪典,其中乾隆朝与光绪朝是两个高潮。光绪朝演戏多,慈禧是重要原因。不过光绪也喜欢听戏,甚至会打鼓伴奏。光绪二十八年(1902),慈禧母子回京的第一个春节让昇平署演《膺受多福》戏,而且另赏“总管、首领、里外承差人等银一千三百五十九两”。在听戏方面,他们是舍得花银子的。

那些年,与戏曲有关的春节记忆

    据《清朝野史大观》载,当年皇帝演戏的逸闻不少,其中称同治皇帝“所演则卑劣矣”,他喜欢在节日间演戏凑趣,但又不会演,在《打灶》只能演灶王爷来娱乐自己。灶王爷台词不多,同治在戏里摇头晃脑自取其乐。

    宫中唱戏的太监往往比其他太监晋升得快,隆裕太后与慈禧一样喜欢听戏,对唱戏的太监倍加呵护,小德张即是一例。此人由唱武生荣升为总管太监。此外发生在光绪二十五年的“假光绪案”就与宫中演戏有关,据《世载堂杂忆》记载,假光绪是一个叫崇福的伶人,他“幼入内廷演戏,故深知宫中之事”,而且“面貌颇类光绪”,至于假光绪身旁的太监则货真价实。该太监本一银库库丁,“因窃多物,被掌库觉,逃出宫中”,因白面无须,声似女音,与崇福勾结在一起招摇撞骗,被人们误以为是逃出瀛台的光绪皇帝。但最终在武汉被张之洞识破,两人双双被砍了头。晚清宫内演戏频繁,除春节外,帝后生日及一些宗教节日都要演戏,几乎天天不落。崇福经常进入内廷,举手投足都像光绪了。宫中听戏最乐的是慈禧,而宫女、百官难以从中感到快乐,因为他们只能站在殿堂的廊子下去听去看,尤其在春节期间,紫禁城内也天寒地冻,在这儿听戏可不是乐事。

    事实上,无论是春节也好,戏曲也罢,我们都需要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之间找到连接点,在此基础上,我们的传统节日才更能发挥文化凝聚力和象征力的作用,而戏曲也才能真正成为春节期间从国家到个体,从大家到小家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春节观看戏曲演出,组织参与体验各种戏曲文化活动,这一系列春节演剧习俗,不仅仅是百姓审美的诉求,对以戏曲为代表的传统艺术来说,这更是其在民间生长孕育、繁荣发展的文化土壤,值得我们倍加珍惜。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让春节更有年味儿,让戏曲在当代生活中唤起我们更多的喜悦、认同,凝聚更多的情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责任编辑:刘凌羽)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总量14万余件,特色藏品有农业古籍、传统农具、彩陶、票证、农业宣传画、高密年画、土壤标本、农业蜡果等,其中一级文物213件。馆内设有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专题陈列“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还有农业科普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事园等,生动展示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农业文明。

    2024-03-26 09:42 中国农业博物馆 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吴兴”为湖州古称,自三国始立一直都是江表大郡,两宋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商业繁荣,文化兴盛,“四方士大夫乐山水之胜者,鼎来卜居”,留下了众多名园佳构,形成了以山水泽地园居为主的别业集群。

    2024-03-19 10:47 吴兴河 湖州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本,正日益深入践行其文化使命,搭建心灵沟通之桥,修筑文明互鉴之路,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

    2024-03-15 10:37 文化传播 上海制作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曾有短剧导演接受采访时说:“竖屏短剧世界里,主打的就是一个‘白日做梦’,我们给用户提供的就是情绪价值。”如今,这份情绪价值的投喂对象直指年轻人。

    2024-03-14 10:41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平遥坚持保护为先,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古城特色,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旅拍热兴起后,平遥县职能部门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加强对旅拍行业的监管,确保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拍行业健康发展。

    2024-03-11 10:14 文旅融合 平遥古城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不久前,有朋友和我聊到金庸,谈及金庸小说的现代性,说到金庸小说的女主人公不同于传统小说,里面的女性均有血有肉,不是纸片人。朋友还举了“梅超风”和“叶二娘”两位为例子,说她们均有悲惨的过去,导致她们成为小说里的“恶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并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这属于金庸小说的现代笔法。

    2024-03-08 10:04 金庸百年诞辰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3000多年前的陶三通、铸有纹饰精美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甲骨文、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2024-03-05 10:13 殷墟 考古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要道,甘肃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大西北,既有过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也因厚重的历史文化、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24-02-28 09:52 “一带一路” 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月12日正月初三18时30分,中国文字博物馆内灯火通明,游人如织,“一字千年·博物馆奇妙夜”龙年夜场系列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2024-02-26 10:00 中国文字博物馆 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在北宋,东京人往往以喝粥开始美好的一天,每日五更时候,“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2024-02-23 10:02 《东京梦华录》 食疗养生 宋代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