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艺文页面 > 正文

舞剧《五星出东方》:如何让“让文物讲故事”

新京报讯(记者吴为)富有西域特色的音乐、声声紧凑的鼓点,和着唯美又动感的舞步,出现在两千年不褪色的绚烂织锦上,也慢慢铺展在当代观众面前。5月8日下午,北京演艺集团“年度大戏”舞剧《五星出东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正式开票。

舞剧《五星出东方》是在北京市委宣传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联合推动下,由北京演艺集团联合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和田地委宣传部共同开启制作的“年度大戏”,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

题材来自“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文物

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汉代织锦,该织锦长18.5厘米,宽12.5厘米,上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现为国家一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出土也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舞剧《五星出东方》:如何让“让文物讲故事”

民族文化宫大剧院,舞剧《五星出东方》演员在表演精彩片段。摄影浦峰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出土于尼雅遗址,尼雅遗址也即专家认定的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古国。虽然精绝古国国土面积不大,但它处于古丝绸之路南道,东西方文明曾在此交融往来,所以它曾是一个繁荣富庶、多元文化汇集的国家。”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总制作人董宁表示:“当我们知道‘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件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后,决定用舞剧的形式打造一部作品,希望它能实现传承历史文化、促进民族融合、繁荣文艺发展的美好愿景。”

“让文物说话”

“文物就是安安静静地待在那里,要让它说话,就需要主创团队付出大量的心血。”开票发布会的现场主持、长期担任《国宝档案》主持人任志宏对文物有着深刻的理解:“我一直认为文物是会说话的,文物所蕴含的价值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文物身上所凝聚的,不仅仅是文化形象,更是文化的传承,所以我们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推动文物活化。”

“让文物说话”,是《五星出东方》创作者的目标。创作团队通过器乐、歌舞等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将和田文物、服饰、乐舞等文化元素有机置入不同的时空与情境,让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在舞台上展示出来,串联北京与新疆之风情。

《五星出东方》将于6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首演。首演过后,还将在新疆进行巡演。

■看点

讲述人与人、民族与民族融合的故事

“古丝绸之路连接的不仅是经济命脉,更是文化血脉。”董宁介绍,我们要讲述的就是一个人与人、民族与民族相互融合的故事。

舞剧《五星出东方》:如何让“让文物讲故事”

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嘉宾共同启动舞剧《五星出东方》开票仪式。摄影浦峰

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五星出东方》编剧许锐介绍,剧本改了11稿,是整部舞剧创排过程中精益求精的精神体现。该剧意在“让文物讲故事”,诠释在“一带一路”的倡议背景下,新疆自古以来就在祖国的怀抱中,各民族心向东方,结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时代主题,体现不可磨灭的至亲挚爱之情。

创作团队将着力点放在对人物的细腻刻画上。在采风和创排的过程中,最让本剧导演王舸感兴趣的,也是关于“人”的细节,他从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入手,以小见大,让观众看到更为真实的“历史”。

除了对于“人”的关注,创作团队也特别关注剧中的服装设计。为了凸显西域特色和民族融合的主题,主创团队精心设计了人物的服装。在开票发布会的“服装展示”环节,主创人员通过图片和实物向大家展示了他们精心设计的人物服装:颜色的选择参考了出土文物上服饰的色彩,譬如白色、麦芽色、土色等等。在纹样设计上,创作团队则结合了出土文物中的色块纹样装饰进行艺术化处理。

■揭秘

创作过程“不亚于一次深入沙漠的考古”

董宁介绍,在邀请王舸担任《五星出东方》导演之初,举行了数轮剧目创作研讨会。多轮研讨之后,王舸给董宁发信息说:“合同不用那么着急。”看到这句话,董宁一下蒙了,她“害怕王导不做这部舞剧了”。

“开始我想过放弃吗?说实话,我不只想过一次。”说起这个故事,王舸坦言这次创排的困难。在创排初期,虽然题材得到各方认可,但创作者手头的史料素材极为有限,这为具体创排带来较大难度。为了更严谨、更专业地完成这部作品,制作方特别组建了专业的专家顾问团。同时,主创人员也深入和田地区采风,从考古史实、当地民情、民族服饰、民族音乐等方面,提炼艺术语汇,了解少数民族音乐样态、当地各具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积累了珍贵的创作素材。

“创作过程对我们而言,它的艰难程度,不亚于一次深入沙漠的考古。”说起《五星出东方》的创作历程,董宁说:“虽然条件艰苦,但它最终带来的惊喜,足以比肩考古有收获时的激动与满足。”

新京报记者 吴为 摄影记者 浦峰

(责任编辑:梁弈文)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深入解读商文明,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展示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生动呈现了商文明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

    2024-04-09 11:18 殷墟博物馆新 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总量14万余件,特色藏品有农业古籍、传统农具、彩陶、票证、农业宣传画、高密年画、土壤标本、农业蜡果等,其中一级文物213件。馆内设有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专题陈列“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还有农业科普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事园等,生动展示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农业文明。

    2024-03-26 09:42 中国农业博物馆 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吴兴”为湖州古称,自三国始立一直都是江表大郡,两宋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商业繁荣,文化兴盛,“四方士大夫乐山水之胜者,鼎来卜居”,留下了众多名园佳构,形成了以山水泽地园居为主的别业集群。

    2024-03-19 10:47 吴兴河 湖州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本,正日益深入践行其文化使命,搭建心灵沟通之桥,修筑文明互鉴之路,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

    2024-03-15 10:37 文化传播 上海制作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曾有短剧导演接受采访时说:“竖屏短剧世界里,主打的就是一个‘白日做梦’,我们给用户提供的就是情绪价值。”如今,这份情绪价值的投喂对象直指年轻人。

    2024-03-14 10:41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平遥坚持保护为先,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古城特色,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旅拍热兴起后,平遥县职能部门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加强对旅拍行业的监管,确保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拍行业健康发展。

    2024-03-11 10:14 文旅融合 平遥古城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不久前,有朋友和我聊到金庸,谈及金庸小说的现代性,说到金庸小说的女主人公不同于传统小说,里面的女性均有血有肉,不是纸片人。朋友还举了“梅超风”和“叶二娘”两位为例子,说她们均有悲惨的过去,导致她们成为小说里的“恶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并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这属于金庸小说的现代笔法。

    2024-03-08 10:04 金庸百年诞辰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3000多年前的陶三通、铸有纹饰精美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甲骨文、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2024-03-05 10:13 殷墟 考古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要道,甘肃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大西北,既有过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也因厚重的历史文化、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24-02-28 09:52 “一带一路” 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月12日正月初三18时30分,中国文字博物馆内灯火通明,游人如织,“一字千年·博物馆奇妙夜”龙年夜场系列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2024-02-26 10:00 中国文字博物馆 殷墟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