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北京人艺经典剧目《李白》再度在首都剧场上演。熟悉的剧目、熟悉的演员,这一部戏在今年迎来了首演三十周年。就如同李白在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程度,在每位人艺观众心中,《李白》也绝对是不可错过的一部经典。该剧从1991年首演,到1993年第三届文华奖上一举摘得剧本奖、导演奖、舞美设计奖、表演奖和演出奖五项大奖,再到如今每次上演都场场爆满,这部作品用30年时间成就了一部舞台经典,滋养了一代代演员和观众。
北京人艺话剧《李白》剧照(摄影:李春光)
文化魅力:一幅跃然台上的中国画
虽然是讲观众熟悉的李白,但这部戏的角度又与观众一贯所熟知的诗人有所不同。作者郭启宏恰恰放弃了李白飞扬恣意的一面,选择了他人生的晚年阶段,讲述他一腔报国情却深陷权谋后的无奈,以及对于“出世”与“入世”的两难抉择。这样的角度,既饱含了浪漫的诗情,又夹杂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在李白身上,体现出中国文人的风骨和中国文化的气质。“这部戏我们在舞台上给观众看的像一幅中国画。”导演唐烨介绍道,所有的舞台呈现,都要有诗意,就如同每一幕都升起的月亮,用留白的舞台、代表性的意象表现出景与人的关系,呼应了人生的阴晴圆缺。“简洁、大气、空灵的舞台感是诗意;古诗词一样的台词和意境更是诗意。编剧郭启宏老师用《李白》告诉我们好的台词听起来要美。”
北京人艺话剧《李白》剧照(摄影:李春光)
新老传承:经典一定要往前走
演出三十年,《李白》剧组既有濮存昕、龚丽君这样从第一场演到现在的“元老”,也有进入剧组十余年一直演出至今的邹健、张万昆、米铁增、吴珊珊等一代一代人艺演员,在导演唐烨看来,他们每个人都在完成着对经典的传承。“濮哥和龚姐姐是和吕奇老师、童弟老师、严敏求老师一起同过台的,现在他们又在和很多年轻人一起,而我也是从苏民老师手中接过这个戏。我们一起把老艺术家留给我们的经典和对待经典的创作态度一起传下去。”唐烨说道。保留原有的“味道”而不“旧”,是他们创作的目标。如今,三十年过去,舞台技术手段更加丰富,创作者们的人生和艺术体悟不断加入,让《李白》在时间的沉淀中,愈发醇厚。“如果能让每一代的观众喜爱,那我们的经典一定是往前走的。”
北京人艺话剧《李白》剧照(摄影:李春光)
3月29日,演员表演越剧《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选段。当晚,缘梦·芳华——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宣推活动在福建芳华越剧院举行。
3月25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敲钟。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绝壁之上,山桃花掩映着历经千年风霜的金灯寺。66岁的守寺人冯开平微弯着腰,轻轻擦拭着佛像上的尘埃。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这是3月22日拍摄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瓦窑村的油菜花田(无人机照片)。
所谓“中转式旅行”,是指通过选择时间、价格合适的中转票,将中转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因其具备票价更低廉、时间更灵活等优势,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在冰上“滑”龙舟、在那达慕体验雪地赛马、在查干湖冬捕、在阿勒泰来一场古老的毛皮滑雪比赛……当“冰雪热”遇上“非遗热”,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北京中轴线”的评价是这样写的:“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那么,怎样理解“中国理想都城”,什么是“秩序的杰作”,北京老城究竟是怎样一座何其壮美的都城呢?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