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经典 | 古希腊恋母情结:是一种叫“俄狄浦斯症结”的精神病
俄狄浦斯情结:恋母和弑父都是俄狄浦斯,他不认识自己的父母,在一场比赛中失手杀死了父亲,又娶了自己的母亲,后来知道真相了,承受不了心中痛苦,刺瞎了双眼,流放了自己。
心理学用来比喻有恋母情结的人,有跟父亲作对以竞争母亲的倾向,同时又因为道德伦理的压力,而有自我毁灭以解除痛苦的倾向。俄狄浦斯(Oedipus)情结的说法,缘自古希腊,是一个弑父恋母的故事。是儿童(或成人)对于养育双亲的爱与恨欲望的心理组织整体,它的外在表现形式呈现为三角人际关系结构,即个体自身,所爱的个体对象,执法者(禁忌的制度)三者,伴随爱与恨,及恐惧等等冲突矛盾的情绪。它存在的外在条件是人类的两性差异和乱伦禁忌。中文语境有时也有说成“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
俄狄浦斯是希腊神话中底比斯城的国王拉伊俄斯和皇后约卡斯塔的儿子,俄狄浦斯出生后,神谕表示拉伊俄斯会被儿子俄狄浦斯杀死。为了逃避命运,拉伊俄斯将婴儿俄狄浦斯的脚踝刺穿并抛弃在山野里,然而俄狄浦斯却被科林斯国王收养了。
The Sphinx by Fernand Khnopff
德尔斐神殿的神谕说俄狄浦斯会弑父娶母,长大后的俄狄浦斯得知了这件事情,便离开了科林斯并发誓永不回去。俄狄浦斯流浪到德尔斐附近的时候,一辆迎面驶来的马车让他让路,俄狄浦斯生性急躁便与车队发生了冲突并把车上的老人打死了,可是他并不知道那个老人就就是他的亲生父亲拉伊俄斯。
Oedipus and the Sphinx by Gustave Moreau, 1864
俄狄浦斯流浪到底比斯城附近的时候,他遇见了守在入城必经路口的大岩石上的斯芬克斯,她是一个带翼的人头狮身的怪物,长着美女的头,狮子的身子,凶残而又狡猾。凡是要经过此路的行人,斯芬克斯都要他们回答一个问题,如果他们回答不上,斯芬克斯就把他们撕得粉碎吞食掉。当时底比斯的新国王张贴了一张告示:谁能除掉城外的怪物斯芬克斯,就可以成为底比斯的新国王,并且可以娶老国王的遗孀约卡斯塔为妻。俄狄浦斯解开了斯芬克斯之谜,使斯芬克斯觉得无地自容,纵身跳下岩石摔死,他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底比斯的国王,迎娶了约卡斯塔。
Oedipus the Wayfarer by Gustave Moreau
俄狄浦斯当然不知道约卡斯塔是自己的生母,以为自己摆脱了弑父娶母的神谕,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不久之后,天灾人祸降临到底比斯城,俄狄浦斯与约卡斯塔才知道咒语已应验,震惊不已的约卡斯塔上吊自杀,俄狄浦斯则自残双眼。
Oedipus explains the riddle of the Sphinx by 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805
心理学研究
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精神分析学的术语。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开始向外界寻求性对象。对于幼儿,这个对象首先是双亲,男孩以母亲为选择对象而女孩则常以父亲的选择对象。小孩做出如此的选择,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的“性本能”,同时也是由于双亲的刺激加强了这种倾向,也即是由于母亲偏爱儿子和父亲偏爱女儿促成的。在此情形之下,男孩早就对他的母亲发生了一种特殊的柔情,视母亲为自己的所有物,而把父亲看成是争得此所有物的敌人,并想取代父亲在父母关系中的地位。同理,女孩也以为母亲干扰了自己对父亲的柔情,侵占了她应占的地位。
每个人的成长都会经历这样的时期,我们自己回想一下小时候或者说现在是否有过嫉恨自己异性父母的时候。正如故事中的俄狄浦斯当他知道了事情的真相的时候是多么的羞愧。因为在我们的伦理道德中这样是不被允许的,甚至说想一下也是被认为邪恶的。在这一时期,我们是很矛盾的,不过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在我们的意识还未完全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已经成功处理了。以男孩子举例:当他开始嫉恨父亲,想要拥有母亲的时候,自然会表现出对父亲的敌视,但是越来他会发现自己不够强大来抵制父亲,转而,他会向父亲学习产生认同,慢慢的就成长起来了。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因为家庭情况的、个人的一些经历不同,在程度上就会是不一样的。父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角色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一个强大的父亲比之一个懦弱的父亲是更容易让孩子认同的,如果母亲过于强大在家中占主导地位的话,男孩子就很有可能认同母亲,对于孩子的成长就会有影响。
“俄狄浦斯症结”像其他精神分析理论的元素一样,暗示着一般人有极为原始的感觉存在身上。对多数人而言,这种存在观念对于他们的道德背景简直是一种侮辱,他们很不容易接受这种感觉。即使有人只是稍微暗示到“乱伦“这两个字,他们马上就会产生很强烈的嫌恶。因为这缘故,俄狄浦斯情结的理论对许多人常造成非常大的惊吓,甚至他们当中有些人,可能拿它来做为巧言的托辞,而拒绝一切有关精神分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