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观察 > 正文

梨花风起正清明 国人为啥看重这个节?

2018-04-04 14:58:22    新浪博客  参与评论()人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老百姓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是人们对大自然观察和感悟的结果,“二十四节气”在农耕时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二十四节气的每一个节气都代表着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因为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因此得名,“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古代诗人格外钟爱清明节,且不吝笔墨,“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其中,杜牧的《清明》称得上歌咏此节的千古绝唱,在这个色彩缤纷,情调浓郁的日子,细雨纷纷,春衫尽湿,杏花深处,牧童天真,把读者带入了一个烟雨诗画的景象,令人忍不住心生涟漪,充满向往。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最早只是简单的代表节气,后来因为与寒食节日子接近,人们将两者合二为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寒食节呢,则源于那个妇孺皆知的“割股奉君”的典故,“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介子推生前给晋文公留了一首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诗中提到清明两字,清朗明净,与时令季节相互辉映,可见其心良苦。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禁烟火,吃寒食,还让人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拿回去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以自省。“足下”一词由此而来,后来逐渐演变为对他人的敬称。晋文公把介子推母子葬在那棵已经烧死的柳树下。第二年去祭拜时,竟然发现柳树长出了新的枝叶,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清明节插柳枝的风俗也是由此流传而来的。   

清明话语忆故人,清明节是祭奠先人的节日,国人历来重视祭祀,祭祀迄今为止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上古,战国至秦汉,祭祀之风逐渐浓厚。到了唐玄宗时期,朝廷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 之一,也就是说,在唐朝,清明节已经是法定假日了。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乌啼鹊躁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描写的就是祭扫的情景。   

清明节还吸收了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俗称三月三,相传是黄帝的诞辰,后来演变为游春踏青的节日。“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春光盛景,无限美好,人们脱下厚厚的棉衣,轻装窈窕,来到郊外,投进大自然的怀抱,饮酒赏花,荡舟放歌,还有水上竞标,蹴鞠,马球等丰富的娱乐活动,冬眠了许久的身心伴随着天上的纸鸢轻舞飞扬。     

清明时节,和风送暖,生机盎然,“清明南风起,收成无比好”“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个季节,春耕春种,播撒下一年的希望。  

清明时节,引燃浓烈的家国情怀,每当此时,一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情会油然而生,从传统的祭奠方式到现在的文明祭祀,国人始终保留着慎终追远的独特文化,这源自中国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不管斗转星移,还是山河变迁,树高千尺,叶落归根,无论身在何方,身处何地,都心系祖国,故乡,和亲人。      

北宋画家张择端 绘制的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则 描绘出了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 专家学者通过对“清明”的考证得出三种观点之一即“清明盛世之意”,足以见得清明在中国人心目中的理解又别有一番深意。

关键词:清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