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考古盲盒、文创雪糕、文艺节目“唐宫夜宴”……文化创意项目频频出圈,其备受关注的现象背后,既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丰富成果,也反映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和感召力不断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行业布局日趋完善、规模日趋壮大,显现出以文化文物单位为龙头、以区域板块为格局、以行业集群为纽带、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态势。“作为正在迅速崛起和蓬勃发展的新兴业态,文创不仅满足了我国社会各界文化需要和广大民众精神需求,还让优秀文化资源实现了多途径、多维价值的转化,更成为了新时代突出的人文亮点和重要的经济支点。”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孙小荣表示,十年来,中国文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在稳固发展中构筑行业体系
在政策支持下取得卓越成就
十年来,越来越多的文博机构立足自身文化内涵,以创新为手段,将带有自身文化特色的元素融入新研发的文创产品之中。
中国国家博物馆里,一件镌刻着“长乐未央”的汉代瓦当,被设计成银质镀金的“人气”红手绳,一年内售出近两万条。甘肃省博物馆的文创玩偶“马踏飞燕”也在近期红遍网络,产品在甘肃省博物馆的淘宝旗舰店,月销量超过1.5万件。南京博物院更是积极探索文创产品开发模式,牵头组建了“江苏省博物馆商店联盟”,并注册“博苏堂”品牌。
为了鼓励文创产品开发与经营,引导文化企业和旅游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不断拓展文创行业的发展空间,十年来,国务院相继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从多个方面对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作出部署。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出台《关于推进旅游商品创意提升工作的通知》,与中央宣传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完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保障措施,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你是否曾回忆起自己的学车经历,是否还记得那份“艰辛”。不过,别忙着感叹,或许古人在学车时也与我们有同样的心情。在“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古代,古人同样需要学习驾车技术。那么,古人学车也需要去驾校吗?他们都需要学习哪些驾驶技术呢?
随着新春档电影《满江红》的热映,“秦桧”“岳飞”“宋金战争”等词条接连登上热搜。在电影《满江红》中,沈腾所饰演的张大与易烊千玺所饰演的孙均一行,通过周密的设置,成功挟持秦桧,逼使秦桧在全军阵前诵读岳飞之词《满江红》,并命全军复诵。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历史悠久,战绩辉煌,特别是唐装对邻国有很大的影响。今天,当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重新抖搂出文物尘封的美丽时,依然能感受到充满活力的盛唐精神。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月令》中说:“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这也意味着立春这一天,万物复苏,开始新一年的四季轮回。
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特别注重娱乐性,所以戏曲中总会有一个丑角专门逗乐,小说也多继承了这一特点,如《西游记》中的猪八戒、《金瓶梅》中的应伯爵就比较典型;有时也会稍加变形,虽非丑角,但总会带来笑料,《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便是一例。
“嫦娥奔月”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提到月宫,就不能不想到玉兔,它同嫦娥一起,构成了中国月亮神话的核心元素。令古人神往的“天上仙境”里,仙女嫦娥总是与兔子相伴。这不禁令人疑惑:从何时起,兔子成了嫦娥定居月亮时的“专属宠物”?
俗话说:“五九六九,沿河看柳。”虽说现在已步入了“五九”,但秋裤仍不能随随便便离身,大家还是需要这一保暖御寒“法宝”。秋裤是怎么来的?古人也穿秋裤吗?让专家带着你一起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秋裤演变史”。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伴随着耳熟能详的童谣,我们来到了农历癸卯兔年。相信在绝大多数人心目中,小兔子都是软萌可爱的形象——雪白的绒毛、胖乎乎的身躯,任谁见了都忍不住想摸一下。
我们人生中第一个有记忆的本命年,大抵是在十二岁,可能会第一次听到家里的长辈提醒我们:“今年可是你的本命年。”接着会备上红秋衣、红裤头、红袜子、红腰带、红手链等等,仿佛将要迎接一场成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仪式。
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认知中,具有祥瑞之意的“兔”可分为凡间之兔与神仙之兔,通常以毛发颜色来进行区分。常见的野生兔子多为黄灰色或褐色,有着纯白色毛发的兔子在古代十分罕见,所以常作为神话中的祥瑞之兔,出现在历代与兔有关的神话传说与艺术作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