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举行的2025年北京市朝阳区两会“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主题发布会”上透露,2025年,朝阳区将构建“一核心多集群”的演艺空间格局,认定演艺新空间数量不少于30家。据朝阳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朝阳区“演艺+旅游”发展红火,大型演唱会举办密集,“跟着演唱会去旅行”成为新风尚,朝阳区旅游收入保持全市第一。
文化新表达
看演出,已经成为许多游客到陕西西安旅游的必选项。河北游客崔一萍多次去过西安,传统旅游景点基本都去过,如今吸引她“一去再去”的是各类演出。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舞台剧《鼓》、大型歌舞《西安千古情》、实景歌舞演艺秀《驼铃传奇》……数据显示,2024年,西安21部精品旅游演艺演出近3.6万场次,接待游客超1600万人次,还举办大型演唱会(音乐节)26台44场次,“西安演艺”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2024年12月1日晚,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脚下的华清宫内,2024版冰火《长恨歌》正式拉开帷幕。冰火《长恨歌》自2021年冬季推出后,将历史故事、舞台演艺和现代科技巧妙融合,为冬季旅游演艺市场添彩,收获市场好评。华清宫景区+《长恨歌》演出已成为西安旅游的热门选择。陕西华清宫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洁表示,依托唐文化的深厚艺术魅力,不断融入新的元素,是该剧成功的重要原因。
对传统文化进行时代化表达,是西安许多演艺项目的共同特征和成功经验。例如,新编历史舞台剧《赳赳大秦》让文物在舞台上“活”起来,《无界·长安》展现秦腔、皮影等陕西非遗魅力,舞台剧《鼓》奏响“中国古代交响乐”等,它们成为游客了解西安文化的媒介。
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推进,巧用文化元素,成为各地打造“演艺+旅游”产品的重要途径。“一个好的演艺产品,能激发观众了解、探寻当地历史文化的兴趣。”崔一萍说。
所谓“中转式旅行”,是指通过选择时间、价格合适的中转票,将中转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因其具备票价更低廉、时间更灵活等优势,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在冰上“滑”龙舟、在那达慕体验雪地赛马、在查干湖冬捕、在阿勒泰来一场古老的毛皮滑雪比赛……当“冰雪热”遇上“非遗热”,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月9日,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北京中轴线”的评价是这样写的:“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那么,怎样理解“中国理想都城”,什么是“秩序的杰作”,北京老城究竟是怎样一座何其壮美的都城呢?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