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讲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有人说是明德归厚,意思略有差异,但整体意思一致。
一般地解释是,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南怀瑾有不同的解释,他认为,凡事追本溯源,找到事情的原始起因,才能把事情做好。因此,他翻译为:
曾子说:如果对于去世者的丧礼能慎重地处理举行,日久之后亦能定期举行祭礼不断追思的话,社会之风俗道德也一定可以渐渐笃厚起来的。
“慎终追远”是对先人一生行为的哀思与深情追忆;“明德归厚”则是了解先人事业功勋,并对其高风亮节、嘉言懿行的一种诚挚的缅怀。
为了让后人明白,在注释里解释:
慎终:人死为终。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应该说,上面的解释不为大错,但如果联系到圣人在《论语》(学而)是主要讲的是君王如何以仁为本,厚德,如何治理国家和臣民,以及如何让民德日厚,那么这里的慎终:注曰的慎终者丧尽其哀,是强调要对生命的重视,因为只有对活者的尊重才能显示对终者的哀痛。追远的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主要的对死者要敬重。如此而言,整体的解释应该是:
作为君王,要对生命重视,不要轻言杀戮,(因为仁者爱人),因为人死对生者是极其哀痛的事情,所以杀戮之事要慎重;作为君王对死者要敬重,要明确死者的德行以让人明白什么是可以光宗耀祖的,这样的话,老百姓就越来越有德行了。
作者:麒鉴,资深自由撰稿人。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人民出版社读书会签约名家,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