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人物 > 正文

偏执面与平常心:张惠妹的20年(5)

2016-12-28 16:52:00  三联生活周刊 薛芃    参与评论()人

张惠妹的感性渗透在类似这种种小心思、小设计中,她很在意别人的感受,在意歌迷对自己的反馈,如果一场演唱会中歌迷坐在台下无动于衷,她大概会崩溃的。所以,作为一个歌迷,听张惠妹的演唱会是很“累”的,全程跟着唱下来、跳下来,几乎没有间歇的时候,所有人站着“嗨”,扯着嗓子跟着唱,在那种氛围里,如果你安静地坐着,会像一个异类。这也是让我感到讶异的一个地方——张惠妹出道20年,听她音乐的人多是“70后”“80后”,但在演唱会的现场,更多的穿着时尚潮服的年轻面孔,“90”后甚至更小。与其说他们是来听张惠妹演唱会的,倒不如说他们是冲着阿密特来的。

走在彩排的场馆外,就能被《开门见山》的狂躁震住。从听觉感受到情绪渲染,那是一种有点像轻微地震的骚动不安。自从2009年推出《AMIT(阿密特)》专辑,《开门见山》就成了与张惠妹演唱会最契合的开场曲,它直接、暴力、充满煽动性,能在最短时间内点燃气氛,告诉你来听阿妹演唱会就是来释放和发泄的,别拘着。这也是张惠妹想打造出一个阿密特分身的用意所在。

其实在正式发行《AMIT》之前,她也尝试过一些有摇滚元素的、暗黑的曲风,但反响不好,歌迷接受不了这样偏离主流的张惠妹,但她自己又喜欢,怎么办呢?索性就打造出一个独立的品牌,叫她阿密特,这是张惠妹在原生部落的名字,这名字生来就取了,但几乎没人这么叫过她。分身出阿密特,也是给这个名字一个新的活法。

对张惠妹而言,“阿密特”更多的是一个概念,在这个概念之下,她可以为所欲为,做一些离经叛道的音乐,自己过瘾就够了,反正这是阿密特的音乐,不是张惠妹的。某种程度上说,这既是一个品牌,也是一个排解压力的出口。

第一张《AMIT》出来时,没有人知道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更多人是抱着看热闹、看噱头的猎奇心去听的,但这个概念彻底颠覆了那个以情歌和电子舞曲著称的张惠妹,再次将她推向事业的巅峰,横扫当年6项台湾金曲奖。来看一下专辑主创团队,阿弟仔、吴青峰、小安、林夕、姚若龙、陈镇川等,这些有《小情歌》《十年》《开始懂了》《分手快乐》背书的资深音乐人并不是一个那么摇滚的阵容,而是一个基于主流流行音乐一线词曲创作人的制作团队。阿密特是在主流音乐路线上的实验产物,有黑化、晦暗的形象,有摇滚、哥特的编曲,有放纵的粗口和原住民的古调。然而,要把实验性摇滚做得古灵精怪、玩世不恭不难,难的是把流行音乐做得别开生面、剑走偏锋,还能叫好叫座,且是整张专辑的尝试,并非一两首单曲的小打小闹,这是阿密特另一层的野心。

两张《AMIT》专辑之间相隔6年,这期间,她又以“张惠妹”的身份发行了《你在看我吗?》和《偏执面》两张专辑。在同辈出道的歌手中,她的发片频率一直很高,就像《偏执面》那张专辑誓要体现的偏执、坚持的一面那样,在唱歌这件事上,张惠妹的确偏执得有点不可理喻。“其实这6年来,一直是张惠妹和阿密特两个人在同时前进的,同时收歌,同步录音,并没有刻意地要求先完成哪一张专辑,只是阿密特的歌收得实在是太慢了。”

在12月2日的“梦想的声音”中,张惠妹以阿密特的身份演绎《青藏高原》,加入卑南人的原声古调,然而她过于磁性沙质的音色并不适合诠释《青藏高原》的那种清澈通透,反而会加大声音的浑浊感。改编成摇滚之后,她在自己的框架下唱出了《站在高岗上》的野性和炙热。但相比之下,12月9日的《放开你的头脑》更契合现在的张惠妹。

关键词:张惠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