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达·洛夫莱斯画像
埃达身上最值得书写和记录的地方是什么?
与埃达同时代的男性科学家,特别是她的两位老师——以“德·摩根定律”而闻名至今的奥古斯都·德·摩根和发明“分析机”的查尔斯·巴贝奇,名气都比埃达大得多。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埃达身上最值得书写和记录的地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埃达·洛夫莱斯的数学成就彰显她精益求精的科研态度,致力于从基本原理出发解决问题和攻克重大问题的决心。
埃达与老师德·摩根的通信,清楚地记录了埃达在最初基础数学时遇到的困难,以及她如何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学习。埃达有时感觉“我耗费的时间都是徒劳的”,也抱怨过某些方程式“完全是胡扯”。但是她最终还是掌握了如何学习:学习得慢慢来,从错误中学习,并对自身能力有一个现实判断。作者分析,从一开始,埃达就有一种求知若渴、积极向上的劲头,甚至有些操之过急,“真希望我能学得再快一点”。但是经过德·摩根的指导,埃达终于明白应该慢慢来。
在数学知识与日俱增之后,埃达甚至能够指出老师德·摩根的错误,认为他对于“等价形式的永恒性原理”的假设有很大漏洞。让作者认为最神乎其神的,是埃达对“永恒性原理”的质疑,这成功预测了“四元数”的提出,进而推动了“矢量”的发展。由此可见,她已经能够发现连专家们都忽略的数学难题。当然,有些研究成果并不能归功于埃达,但是她最初的惊人预测无不显示出超乎常人的洞察力。
埃达还和德·摩根讨论过“级数”“运算”“无差别”“伯努利数”的几篇文章,字里行间,无不展现她日益积累的数学知识和非凡的理解力。信中讨论的问题日后将成为埃达唯一出版过的著作的主题。
“和电影的写实性不同,戏曲注重‘写意传神’,夸张的形象、紧凑的情节、象征性的动作不断激发着外国学生对中国戏曲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