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眼界 >

科技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如何做到双赢?

科技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如何做到双赢?
2020-09-03 13:39:23 凤凰网

 武陵山区深处的苗族图腾、传统观众都已入耄耋之年的越剧、用2400多年前青铜器演奏的华夏古乐、正被轮机船替代的福建传统造船技艺……这些塑造了中国人历史与传统的文化因子,在传承千年之后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刚刚收官的纪录片《数字化破局》给出了答案:利用新文创的方式,与现代科技结合。

“这是最科学前沿的数字化技术和手段,古典和现代的完美合作。”经历过这种创新尝试的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说,“用数字化新的传播方式进一步发挥古典和现代的优势,是双赢结合的效果。”

潮流不可避免

17岁从艺的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对于目前越剧的困境有着清晰的认识。

“面临着举步维艰的困境,影视剧的冲击。尤其到了互联网的时代,戏曲艺术可以说已经到了式微和边缘化这样一种状态。”她面对镜头,面容肃穆。

诞生于清末的越剧,是中国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然而,当下它与年轻人有着明显的距离:除了音乐曲调难称时髦,以吴语方言作为台词对白,更是让它好像比歌剧还难听懂。

懂戏的老年观众愈加稀少,年轻观众却无处寻觅。越剧团的姑娘们也有部分改了行。

不过,越剧至少仍然“活跃在舞台上”。根据2015年文化部门发布的数据:1959年中国统计的368个剧种,当时只剩下286个,相当于平均每两年就有3个剧种消失。同时,全国有74个剧种只剩一个职业剧团或戏班,处于消失的边缘。

与许多传统戏剧一样,中国古乐看起来已经从公众视野中消失:由于传承方法单一、乐谱符号难以破译识别等众多原因,人们对于它的继承、发展既没有动力,也缺乏思路。

这对于方勤来说,却有着另一番压力:湖北省博物馆藏有1978年出土的“超级国宝”曾乙侯编钟。这套65件的乐器,证明中国在战国时代已经拥有七声音阶和完整的十二乐音体系。

1234...全文 6 下一页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24-04-09 11:18:28殷墟博物馆新,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