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K歌”也能实现“全民K戏”
导语:
202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线上经济”成为热词,而在文化产业领域,随着博物馆、美术馆、剧场等的暂时关闭,文化消费开始向线上平台突围,“线上看展”、“线上看戏”成为文化消费以及与用户见面的新方式。
然而,线上平台所能实现的绝不仅仅是文化产品从线下到线上的简单搬运,它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直播、短视频等各种在线娱乐方式被高频使用。同时,这些在线娱乐平台的用户类型更是迅速“破圈”,主流用户从以90后、00后为主的人群拓展到了全龄参与,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满足于只是在线上“当观众”,他们渴望更多的互动方式。毋庸置疑,一个全民在线娱乐的时代已然揭开大幕。
初“吃螃蟹”,一个APP让一场京剧演唱会首次拥有15W+观众
2月26日晚的一场京剧线上演唱会所获得的观众数据在业界引发震动——“全民K歌APP”携手上海京剧院打造的“全民线上演唱会上海京剧院专场”,在一个半小时之内,其直播间同时在线人数超过了15万,这恐怕在京剧传播史上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以往,传统戏曲即使在大剧场演出,其每场的观众人数一般也只在千人之内,而一场演出能同时拥有15万+的庞大观众人数,史无前例。不禁让人好奇,“全民K歌APP”究竟是什么?
按照官网的信息,这是一款线上K歌社交软件,用户可以在APP上自己唱歌、练歌,还能和朋友合唱,看直播等。乍一看这就是一款用手机唱K的APP,但从实际功能看,它几乎包含了与“在线开唱”有关的所有线上互动手段,比如与上海京剧院的这次合作就使用了其中的“直播”功能。
宅生活打开流量窗口,APP引传统艺术线上“冲浪”
其实,这场线上京剧演唱会的诞生并非偶然。作为国民娱乐社交平台,全民K歌一直在打造传统文化的有声新文创IP,推动传统文化与大众,特别是与年轻人的连接——从2019年至今,已经携手全国九大博物馆、云南红河县非遗音乐文化、敦煌研究院等进行了多项传统文化的活化和数字化创新。
今年的这场疫情,全民宅家的状态使得线上K歌平台迎来流量的激增,因此平台也意识到,是否可以从“在线K歌”延伸出更多新玩法?于是,“在线K戏”系列应运而生。
经历了2月份京剧演唱会“初吃螃蟹”的成功,今年4月份,全民K歌又乘胜追击,组织了一场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线上戏曲狂欢”——全民戏曲月。
整个戏曲月的活动涵盖了多个剧种,并与上海京剧院、江苏省昆剧院、广东省粤剧院等知名戏曲院团合作,引入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得主石小梅、曾小敏、曾昭娟等30余位知名戏曲艺术家,戏曲表演专场线上直播吸引到大量戏迷在线观看:江苏省昆剧院12W,广东粤剧院13W,天津评剧院19.4W。
同时,戏曲爱好者也在官方引导下加入了20多个戏曲家族,在歌房里一同唱戏交流。家族覆盖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秦腔、湖湘传统花鼓戏等多个戏曲类目。截至日前,“家族成员数”近4万人,翻唱了650万首作品。
原标题:当戏曲邂逅新媒体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凝结了中华民族的美学思想。传统戏曲的发展史可以说是戏曲借助不同媒介的传播史。当戏曲传播媒介一旦发生改变,戏曲艺术的表演、剧场和观众等都会发生相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