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40岁的“甜心教主”王心凌在某档综艺中再次唱起代表作《爱你》,引发该曲在全网各大音乐平台“屠榜”。这首发行于2004年的歌曲,节奏轻快,歌词俏皮,再搭配上王心凌时隔多年依旧如初的甜美歌声和舞步,成功点亮80、90后等一代人的集体记忆。网友戏称:我“死”去的青春突然生机勃勃了。
令人颇为意外的是,互联网仿佛一夜之间诞生了一批“王心凌男孩”,他们翻跳《爱你》,甚至带火了综艺制作方公司的股票。王心凌俨然成了这个夏天继刘畊宏之后的又一个“顶流”。
网络上的“王心凌男孩”们
这场甜美女艺人的“考古式”追星热潮是如何掀起来的呢?
实际上,中国人的“甜式审美”从未退出时代。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甜蜜蜜》,到如今的甜宠剧和女团舞,“甜”始终带着一种不谙世事、毫无攻击性的纯,陪伴一代又一代人成长。而在盛产甜妹的中国台湾地区,那些以甜美著称的女艺人,又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她们如何引领独具特色的甜妹文化,丰富了80、90后的青春时代?
百花齐放:中国台湾甜妹进化史
初代甜妹:邓丽君
被我们所熟知的初代台湾甜妹莫过于邓丽君了。
邓丽君的祖籍在河北,从小生长在中国台湾。6岁起,她就开始跟随“九三康乐队”演出,演唱各地民歌小调与黄梅戏。1973年,20岁的邓丽君被日本唱片公司渡边事务所发掘,正式赴日发展;又在两年后加盟香港宝丽金唱片公司。
《何日君再来》《千言万语》《月亮代表我的心》《甜蜜蜜》《美酒加咖啡》《香港之夜》等传唱度极高的“邓氏情歌”,如同柔情百转的甜蜜告白,又仿佛近在耳畔的深情言说,以缠绵悱恻的情感表达和柔声细诉的吟唱,抚慰着世界各地华人的心灵,也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内地的国人第一次接触到“甜妹”这一明星形象。
邓丽君。来源/纪录片《常驻芳华:邓丽君》截图
跳出歌声之外,邓丽君的外型也符合人们对“甜美”一词的想象:圆圆的脸颊、一双灵动的大眼睛、让人如沐春风的笑容,直击粉丝心灵深处最柔软的一面。邓丽君的甜,代表着当时华语音乐市场对“流行音乐”的主流审美,也是一种深受日本演歌、日式布鲁斯和日式citypop曲风影响的、一唱三叹的温婉之美。
花期短暂的二代甜妹:少女组合
邓丽君所代表的“偶像”,更多是《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的“被追求、被崇拜的对象”。中国台湾地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偶像”,始于宝丽金唱片公司在1985年模仿日本偶像工业模式推出的台湾少女组合“开心少女”。和在香港出道的同名少女组合不同,中国台湾版“开心少女”并没有在娱乐市场激起多大水花,出道不久,成员唐玫瑰就退出了演艺圈,只剩下况明洁、黄雅珉两名成员,重组为“城市少女”,重新开始活动。
1987年,城市少女的第二张唱片主打歌《年轻不要留白》引发热潮,快乐、青春而又动感的舞曲曲风,加上“年轻别再徘徊,驰骋自己风采”等活泼靓丽的歌词,一度引起两岸无数同龄人的共鸣。凭借阳光、青春的形象,城市少女一跃成为当时广告界的宠儿。
城市少女在日本演出。来源/NHK歌谣乐园截图
中国台湾地区的第一次偶像实验,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自然引发了一阵跟风的“少女组合狂潮”。80年代中后期,中国台湾接连诞生了忧欢派对、红唇族、星星月亮太阳、少女队等雨后春笋般的少女组合,但最终结局却也和城市少女大同小异——初期凭借一首歌曲短暂爆红,唱片宣传期结束后便以光速糊掉,淡出观众视野。
尽管复制日本偶像产业的路线迎来一个个滑铁卢,但在这期间,中国台湾甜妹的形象也深入人心。和温柔深情的邓丽君不同,这些中国台湾女子组合里的甜妹主打“少女感”,以年轻美丽、充满活力著称,出场就带着治愈人心的灿烂笑容。这时台湾娱乐圈的甜妹,还都是以外型、表演来展现甜美的。一直到1994年姐妹组合“S.O.S”横空出世之前,娱乐圈还被“偶像的主业是唱歌”这一刻板印象所占据着。
第三代台湾甜妹:反差萌和真实感
S.O.S组合由姐姐徐熙媛
(大S)和妹妹徐熙娣(小S)两人组成,她们的主业除了唱跳,更多还有主持。通过《娱乐百分百》这一综艺节目,两姐妹把甜妹人设中的性格元素无限放大,从而塑造出甜妹身上具有“反差萌”的直率和真实。在节目中,她们会以随意活泼、劲爆麻辣的主持风格畅谈姐妹生活中的趣事,还会在变装秀单元模仿迈克尔·杰克逊、猫王、布兰妮、滨崎步、成龙、李小龙等明星,以及学生、贵妇、市井小民等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展现了轻松搞怪、机智风趣的形象。
和中视的《残酷舞台》节目联合举办了一场选秀比赛,比赛被冠以一个非常“中二”的名字——《宇宙2000实力美少女争霸战》。最终,18岁大学生任家萱(Selina)、17岁高中生田馥甄(Hebe)、18岁医专生陈嘉桦(Ella)组合为S.H.E出道。出道初期,公司紧紧围绕少女们真实的生活状态来进行策划和宣发。伴随着线上团综的传播和线下见面会的开展,三个女孩的宿舍生活轶事成为越来越多同龄少女热衷讨论的话题。她们的出道专辑甚至也叫《女生宿舍》,一首名为《恋人未满》的主打歌,唱出了青春期少女对爱情的憧憬及身陷爱情梦幻的甜蜜。
伴随着反差萌和真实感的塑造与呈现,新世纪中国台湾甜妹的走红颠覆了人们心目中温柔、美丽、纯洁的既定完美女性形象。她们的美,多了些张扬个性和表现自我。
80、90的青春:唱演“双栖”甜妹
随着新世纪传统电视业步入黄金时期,民间也掀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观星”热潮。2001年4月12日,由F4、徐熙媛主演的《流星花园》创下最高平均收视6.43的成绩,开启了风靡海峡两岸的中国台湾偶像剧的大幕,剧中的女主角,大多甜美而善良,例如《命中注定我爱你》中陈乔恩饰演的“便利贴”女孩陈欣怡、《恶作剧之吻》中林依晨饰演的高中生袁湘琴、《公主小妹》里张韶涵饰演的“贫民窟公主”麦秋穗等。
似乎是遵循着“演而优则唱”“唱而优则演”的跨界原则,这时期,中国台湾也涌现了一批在演戏、唱歌两方面都表现出彩的“双栖”女艺人。其中,以“电眼教主”张韶涵、“甜心教主”王心凌、“可爱教主”杨丞琳三人为代表。戏中,她们是坚强、美丽、纯真的女主角;戏外,她们也拥有悦耳的声线和众多与“甜妹”形象相符合的代表歌曲,甜美的女神形象深入人心。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娱乐明星的更新换代,人们对偶像的喜爱越来越朝着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方向发展,“中国台湾甜妹”成为湮没在万千审美趣味中的一支花。21世纪初的流行风向,也成了80后、90后们“回不去的青春”。
男女通“杀”:为什么我们都爱看甜妹
“即将步入中年”的粉丝们被一首《爱你》触动了年轻时追星的DNA,但在以女性粉丝为主体的追星大潮中,为什么“王心凌男孩”异军突起、扛起了“甜妹”大旗?
说到底,追星的本质是投射——在偶像身上投射自己的期许。有的人希望自己能够拥有偶像的某些闪光点,变得和偶像一样优秀;有的人把自己幻想的情感加诸于偶像,希望自己能在现实生活中与偶像产生联系。因此,人们爱看甜妹,无非是认可甜妹身上的优点。而上文提到的“中国台湾甜妹”,她们的共同点是美丽的外表、温柔的性格、甜美的笑容,以及纯洁无暇的道德品质,这些要素都是人类从古至今孜孜以求的女性人格魅力。
近日,40岁的“甜心教主”王心凌在某档综艺中再次唱起代表作《爱你》,引发该曲在全网各大音乐平台“屠榜”。这首发行于2004年的歌曲,节奏轻快,歌词俏皮,再搭配上王心凌时隔多年依旧如初的甜美歌声和舞步,成功点亮80、90后等一代人的集体记忆。网友戏称:我“死”去的青春突然生机勃勃了。
所谓“甜妹”,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代表了人们对女性的一种理想的审美标准。“制造甜妹”最便捷的途径,就是把这种标准寄托在合乎其定位的明星身上。而对男性来说,具备感性、脱俗与雅致之美的甜美型女艺人,则是完美无瑕的爱人形象。日本“国民初恋”新垣结衣宣布结婚消息时,有大批网友痛哭失恋:“老婆嫁人了,对象不是我......”尽管这一事例带着部分调侃的情绪,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男性“粉圈”的现实情况。因此,虽然“中性风”“御姐范儿”在当下越来越受大众关注和喜爱,但“甜妹”人设在男性的文化符号消费市场中不会过时。
所以有人说,喜欢甜妹王心凌的男人们只是老了,他们从未消失。
全民造星:台前幕后的甜美“人设”
无论是策划包装,还是全民选秀,偶像造星运动均起源于日本。1971年,日本推出“象征着冲绳和日本未来美好发展”的17岁冲绳少女南沙织,成为全球偶像产业的开山鼻祖。日本媒体在称呼这些人气爆表、但专业水平稍显稚嫩的青少年艺人时,没有沿用“明星(Star/スター)”这个词,而改用“偶像/爱豆(idol/アイドル)”来称呼他们。对于偶像来说,工作的道具就是颜值和人设,存在的意义就是通过树立人设贩卖梦想。
南沙织专辑封面
人设的存在,使得少女偶像的“甜美”成为一种强加于身的标签,也让文化工业之下的偶像成为被动接受资本改造的产物。中国台湾歌手郭采洁在2007年出道之初,是一个留着齐刘海的“元气少女”形象。5年之后,凭借电影《小时代》中嚣张跋扈的顾里一角,转型为演员,她本人也再未回到过去甜美可人的少女形象。由此可见,“人设”在本质上充斥着伪个性化和公式化的特质。而甜妹的“甜美”,或许与本人真实的性格大相径庭。
早期的郭采洁形象。来源/中国台湾综艺《康熙来了》截图
那么,甜美偶像在培养体系上与其他女艺人有何差别呢?粉圈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即优质的偶像需要具备出色的唱跳能力和个人形象,其中也包括维持“单身人设”。因此,相对于专职表演的演员、专攻歌唱的歌手,偶像群体中的“恋爱禁止条例”似乎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另外,比起培养专业能力,偶像的闪光点是“成长力”,即“我虽然不专业,但我敬重专业,并且我努力朝专业方向发展”的养成系快乐。日本的大型女子偶像组合AKB48Group、发端于韩国的“Produce”系列选秀、中国的“创造营”等节目,无不采取考察“成长力”的培养体系。至于这些工业化、流水线式生产的偶像后劲儿怎么样,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produce48的宫脇咲良。来源/produce48片段
由此而言,粉丝们开始考古自己青春时代的优质偶像不是没有道理的。在节目《歌手》中凭实力翻红的张韶涵、靠一曲《爱你》再度回归大众视线的王心凌,彰显着偶像诞生之初的意义。不少粉丝在评论区晒出自己上学时手抄的歌词本、收集的杂志画报、自制的贴纸册等“追星物品”,这些“一看就暴露年龄”的“古早周边”,掀起了一阵复古回忆杀。如今,活跃在“粉圈”中心的,已不再是这群用稍显笨拙和幼稚的方法表达爱意的粉丝,但也正是这群人在试图打通代际沟壑、打破年龄藩篱,从而成就跨越时代的情感共鸣。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