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眼界 > 正文

中轴线申遗文本计划明年提交世界遗产中心

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编制团队负责人吕舟:中轴线申遗文本计划明年提交世界遗产中心

今年5月下旬,《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下称《条例》)经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将于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

为何以“北京中轴线”的名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编制团队负责人、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吕舟解释道:“故宫是一个建筑杰作,天坛表达了中国文化中天与人的关系,北京中轴线则强调了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塑造和对整个城市形态的控制。”

吕舟介绍,北京市从2017年开始启动北京中轴线正式申报世界遗产的程序,目前,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已经由北京市政府提交国家文物局,争取在2023年年初,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提交申报文件,以争取在2024年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讨论北京中轴线的申遗。

中轴线保护范围包含景观视线等

新京报:在北京中轴线申遗中,《条例》与申遗文本、保护管理规划都是核心技术文件,这三者分别是做什么的?

吕舟:申报世界遗产需要证明遗产具有突出的世界性价值,是否符合列入世界遗产的价值标准,是否能够真实完整地表达遗产的价值,是否有良好的保护状况。申遗文本要对这些内容做完整的阐释,是申报世界遗产的基本文件。保护管理规划是保护工作的依据,在保护管理规划中要明确保护管理的方法,要划定遗产的保护区和缓冲区范围,规定保护管理要求;要制定对遗产的长期监测计划,对发生在遗产区范围内的文化旅游、建设行为等制定管理要求和措施。列入世界遗产是要让这一具有世界性价值的遗产得到永久的保存,立法则是确保遗产得到保护的法律保障。《条例》就是这样一个针对北京中轴线保护的专项法规。

新京报:具体而言,在北京中轴线申遗过程中,立法的作用是什么?重点要解决哪些问题?

吕舟:北京中轴线的保护与对单个文物建筑的保护不同,比如对故宫的保护多在建筑群范围内,但是中轴线保护所涉及的范围更大,它不仅包括一系列的文物、建筑,还包括街道、水系、植物、景观视线等。比如,登上景山远眺,能不能看到西山,以及钟鼓楼看北海的视线、看西山的视线等,这些都需要考虑。

《条例》就是要把保护北京中轴线的遗产价值通过立法的方式确定下来,确保不会因时间推移,个人理解、把握的差异而出现大的变化。北京中轴线是个范围、尺度巨大的遗产,它的保护不仅涉及其自身,更涉及整个北京老城以及更大范围内的山水格局。对这样巨大范围的遗产的保护管理就更需要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条例》立法强调社会参与

新京报:《条例》用很大篇幅规定了“传承利用和公众参与”问题,您怎么看?

吕舟:我们今天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遗产保护同样也是全体人民共同意愿的表达,遗产保护更是要促进社会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过程、精神文化内涵,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遗产保护离不开公众的参与,社会各个方面和公众广泛、深入的参与才能更充分地发挥文化遗产保护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才能发挥文化遗产促进社会建立文化自信、文化身份认同、形成巨大社会凝聚力的作用。《条例》用一章的篇幅来规定传承利用和公众参与的内容,从政府向市民开放文化遗产的相关信息,社会和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价值传播,监督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到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分享文化遗产保护的利益等。在文物保护立法中强调社会参与,《条例》可以说走在了全国的前面。

新京报:您曾说,北京中轴线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应该如何理解?

吕舟:今天认识北京中轴线保护对社会发展所具有的作用,跟以前把遗产保护仅仅作为一种行政或专业行为有很大不同。2018年以来,北京社会各个方面对于中轴线的宣传活动,本身就是促进文化身份认同、社会凝聚力形成的过程。通过中轴线及北京老城环境的整治提升,中轴线变成串联起北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相互关联的文保单位、历史建筑的线索。北京中轴线作为遗产进行保护,也促进了人民对北京城市形态的认识,影响了城市未来的发展,南中轴、北中轴的延伸,本身也是北京的发展轴线。向北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向南到大兴机场。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延续,传统文化和当代文明的交融,北京中轴线就是最典型的体现。

中轴线申遗文本已征求过各方意见

新京报:您去年12月接受新京报采访时曾介绍,今年申遗文本的要求可能有变化,目前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的编撰进展如何?

吕舟:目前,中轴线申遗文本已经由北京市政府提交国家文物局,正等待专家审核。

关于申遗文本的格式,根据新版实施保护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限制篇幅的要求,申遗文本需要在限定的篇幅中清晰地表达遗产的价值及相关内容。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去精简文本。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已经基本完成调整,也征求过各方面的意见,包括国际专家对英文文本的意见。

新京报:去年,正阳门箭楼南侧发现了镇水兽,今年以来中轴线考古发掘有新进展吗?

吕舟:我们很期待对正阳桥遗存通过考古发掘形成更清晰和整体的认知,但现在还有待考古发掘的成果。

(责任编辑:陈蕊 zx0180)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光影相伴 共迎新年   2025,电影院见

    光影相伴 共迎新年 2025,电影院见

    2025年元旦前后,全国电影市场持续升温,一批优质影片汇聚银幕,为节日增添了文化气息。感人至深的剧情片、轻松搞笑的喜剧片、惊险刺激的动作片……为观众带来多样化的观影选择。

    2025-01-03 09:36 电影
    火车“慢”游,一趟集齐沿途风景

    火车“慢”游,一趟集齐沿途风景

    今年以来,国铁集团持续加大特色旅游列车开发力度,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车品牌。今年前11月,国铁集团累计开行旅游列车1737列,同比增长17.6%,掀起火车“慢”游消费热潮。

    2024-12-23 10:33 小兴安岭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河北文旅海外“朋友圈”持续上新

    连日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走出去”,对外精准推介燕赵文旅资源、签约合作项目、开拓文旅市场,海外“朋友圈”动态持续上新。

    2024-11-20 10:30 河北文旅
    逛市集 看演出 赏非遗,去街区赴一场城市休闲游

    逛市集 看演出 赏非遗,去街区赴一场城市休闲游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2024-10-21 11:00 文旅
    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如何让戏曲“大观园”里“百花绽放”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2024-10-15 10:27 戏曲 剧种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云南白族扎染:“布里生花”展新韵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2024-09-29 10:40 云南白族扎染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2024-09-25 17:29 戏曲百戏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2024-09-13 10:04 《黑神话:悟空》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巧手制美饰 银辉耀苗乡(匠心)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2024-09-10 10:14 苗族银饰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2024-09-03 09:53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