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博览 > 眼界 > 正文

收割人类三千年的天花,怎么“死”的?(2)

天花危及国本。驰骋疆场的八旗兵,面对天花,也无可奈何。《清世祖实录》记载,顺治元年,清军准备入关。大军出发在即,肃亲王豪格却心惊胆战地说:“我还没出过痘呢,此番入关作战,叫我同去,这不是要我的命吗?”天花的流行,已影响到八旗人丁的数量与质量。皇室族谱《玉牒》记载:顺治生有8个阿哥,其中四个早亡,六个格格竟只剩一个;康熙共有三十五个皇子,其中十五个早亡,二十五个公主则死了十三个。其他皇室成员的子女死得则更多。所以,防天花,实际上已经成为清朝立国的国策之一。清朝入关前,就颁布了很多法令,规定一旦疫情发生,必须立即将疫区封锁,已经出痘的人严禁出走,那些在疫区内没出过痘的人,一律迁往偏远地区隔离;对那些瞒报或报告不及时,以及擅自掩埋天花死亡者的人,都要问责,甚至处以死罪。

抗击天花的中国智慧

清初,户籍管理上有“熟身”和“生身”之别,即出过天花者和未出天花或有可能携带病源者,清廷规定:—旦发生疫情,“生身”均不许留在城内。有人统计,因为惧怕天花传染,顺治皇帝从亲政前8年,曾持续6年没有接见来朝的蒙古大臣。顺治八年(1651)京城天花大爆发,十月至十二月,顺治皇帝携太后、皇后到直隶遵化山中行猎,实际是“避痘”。尽管顺治皇帝一生“避痘”,但他最后还是死于天花。不过,也正是因为曾经得过天花、侥幸康复的康熙成了皇位接班人。

为保证以后皇室人员不再死于天花,清廷倾国家之力调查解决办法,很快查到了民间零散流传的人痘接种术。会接种术的医生被调到宫廷进行正式研究,费用不计,试用出事官府担着。要求就一个:迅速拿出有效方法,保证皇室成员不再患天花。有这么强大的财力和行政支持,人痘接种术也很快达到了足够的安全度,意外发病率从高于20%下降到低于5%。由于种痘,自康熙二十年以后出生的20位皇子有17位健康长大——而此前的15位皇子长大成年的仅有7位。

随着种痘法在宫中的成功,康熙开始把它从宫中推广到八旗百姓,直至漠南、漠北蒙古大草原等北方边境。此后的一百多年,宫中很少再传出关于天花的消息。满族人四处避痘的仓皇日子暂告一段落。

根治传染病的终极武器还是疫苗。

中国古代的种痘之术可以说为消灭天花贡献了中国智慧。

人痘接种术的预防效果,不仅使中国人受益,而且引起其他国家的注意与仿效。

1688年,俄罗斯首先派人到中国学痘医,这是文献记载的最先派学生到中国学习种痘的国家。

1744年,中国医生李仁山到达日本长崎,将中国的人痘接种术首次带到日本。

1763年,在朝鲜人李慕庵的信札中记载了中国的人痘接种术。

1790年,朝鲜派使者朴斋家、朴凌洋到中国京城,回国时带走大型医学丛书《医宗金鉴》,书中《幼科种痘心法要旨》介绍了种人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后来,朴斋家指派一乡吏按照书中的方法试种人痘,获得成功。

人痘接种法还通过阿拉伯传到土耳其。

应该说,人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有据可考的疫苗,也是中国人的骄傲。但是,人痘法有难以克服的致命缺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力推广接种牛痘。中国规定对满6月龄的婴儿进行普种,之后每隔6年复种痘苗1次,直到18岁为止。由于大力推行全民种痘,天花病例数大幅度地下降。天花发病人数从1950年的43286例下降到1954年的847例。为了提供有效的痘苗,国内各生物制品研究所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组织了交流学习,统一痘苗生产及检定规程,统一生产毒种,并加强研究,改进质量,为种痘运动提供了足量、有效的痘苗。

通过上述措施,到1952年,全国接种牛痘达5亿多人次。至1954年,全国大、中城市再未有天花流行。1957年,卫生部指出:“几年来由于我们进行了普种牛痘的措施,现在全国除少数边疆地区个别发生外,此病已近绝迹。”云南边境的沧源县由于地处山区,基层卫生组织薄弱,种痘人数仅占应种人数的40%,1959年曾因境外传入而爆发一次天花疫情,此后中央决定对边境省份居民普遍种痘一次,在云南、西藏、广东、广西等省(自治区)均建立了国境天花免疫带。1961年以后,虽然有人在境外感染了天花,入境后并未引起天花传播。1960年,缅甸境内斑岳寨天花流行,一名9岁女孩感染后在发病期入境,到与缅甸接壤的中国云南省思茅地区西盟县探亲,感染了其11岁的表姐。之后,这名11岁的女孩赴其他公社,使35人感染发病。最后传至南亢,引起胡小发患病。后来证实胡小发是中国最后一例天花病人。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后,天花即被列为应该控制的第一个世界性疾病。1958年,苏联代表团提出了开展全球性的消灭天花运动的提议得到大会通过,方法就是给全球80%以上的人口接种牛痘。到了1975年,只有非洲之角存在天花流行的情况,世界卫生组织协助这几个国家围追堵截,采取不让天花病人越出国境,彻底调查,发现病人立即进行隔离治疗,给接触者种以牛痘,就地消灭天花病毒。

收割人类三千年的天花,怎么“死”的?

作为抗击天花运动的一部分,1947年4月15日,纽约一家夜总会的舞女正在接种天花疫苗

1977年10月26日,索马里梅尔卡医院接待了一位天花患者,是索马里炊事员阿里·马奥·马丁,他是世界上最后一名天花自然患者,他被治愈的时间,就成为世界上歼灭天花的最后日期。目前已知的最后一例天花致死病案发生在1978年的英国。伯明翰大学医学院的一名摄影师珍妮特·帕克,突然得了天花,两周后不治身亡。经过周密调查,人们发现,实验室的设备年久失修,已经不再适合病毒的储存和研究,估计是供研究用的天花病毒,从通风口逃出,将摄影师感染。该病毒实验室的主任亨利·柏森深感内疚、自责,在留下了一份忽视安全的报告后,自杀身亡。这名摄影师也就成了目前已知的全球最后一位天花患者。1979年12月9日,来自世界卫生组织19个成员国的21位委员,在该组织召开的全球消灭天花证实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签字证实:全球已消灭天花。此后经过两年的调查没有再发现天花病例。

收割人类三千年的天花,怎么“死”的?

1980 年,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扑灭天花行动”3 名主导者拿着一本刊物,封面上写着“smallpox  is dead!”(天花死了),宣布全球成功扑灭天花。天花由此成为首个被人类击败的传染病

人类之所以能够消灭天花病毒,离不开科学家的创新,更离不开全球的计划和共同努力。病毒无国界,消除传染病需要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资料:洛伊斯·N.玛格纳著《医学史》;刘学礼《叩开现代免疫学大门——琴纳牛痘接种术的发明》;朱石生《天花旧事》;弗雷德里克·F·卡特赖特、迈克尔·比迪斯《疾病改变历史》;威廉·麦克尼尔《瘟疫与人》等)

(责任编辑:陈蕊 zx0180)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新馆 穿越三千年 探寻商文明

    “殷墟博物馆深入解读商文明,厘清商文明发展脉络,展示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生动呈现了商文明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

    2024-04-09 11:18 殷墟博物馆新 商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总量14万余件,特色藏品有农业古籍、传统农具、彩陶、票证、农业宣传画、高密年画、土壤标本、农业蜡果等,其中一级文物213件。馆内设有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专题陈列“中国传统农具”“中国土壤标本”“彩韵陶魂——田士利捐赠彩陶展”,还有农业科普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事园等,生动展示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农业文明。

    2024-03-26 09:42 中国农业博物馆 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吴兴”为湖州古称,自三国始立一直都是江表大郡,两宋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商业繁荣,文化兴盛,“四方士大夫乐山水之胜者,鼎来卜居”,留下了众多名园佳构,形成了以山水泽地园居为主的别业集群。

    2024-03-19 10:47 吴兴河 湖州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创新力量驱动文化“出海” 上海制作闪耀世界舞台

    上海,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样本,正日益深入践行其文化使命,搭建心灵沟通之桥,修筑文明互鉴之路,让中国看到世界,更让世界看到中国。

    2024-03-15 10:37 文化传播 上海制作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曾有短剧导演接受采访时说:“竖屏短剧世界里,主打的就是一个‘白日做梦’,我们给用户提供的就是情绪价值。”如今,这份情绪价值的投喂对象直指年轻人。

    2024-03-14 10:41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平遥坚持保护为先,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古城特色,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旅拍热兴起后,平遥县职能部门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指导、培训,同时加强对旅拍行业的监管,确保游客良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拍行业健康发展。

    2024-03-11 10:14 文旅融合 平遥古城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金庸百年诞辰纪念 ——金庸笔下的疯女人

    不久前,有朋友和我聊到金庸,谈及金庸小说的现代性,说到金庸小说的女主人公不同于传统小说,里面的女性均有血有肉,不是纸片人。朋友还举了“梅超风”和“叶二娘”两位为例子,说她们均有悲惨的过去,导致她们成为小说里的“恶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并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这属于金庸小说的现代笔法。

    2024-03-08 10:04 金庸百年诞辰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漫步殷墟博物馆新馆 聆听商文明回响

    3000多年前的陶三通、铸有纹饰精美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甲骨文、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及殷墟所出土的甲骨文,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2024-03-05 10:13 殷墟 考古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要道,甘肃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中国大西北,既有过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也因厚重的历史文化、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24-02-28 09:52 “一带一路” 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月12日正月初三18时30分,中国文字博物馆内灯火通明,游人如织,“一字千年·博物馆奇妙夜”龙年夜场系列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2024-02-26 10:00 中国文字博物馆 殷墟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