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某天,在位于现在克里希大街11号的盖尔波瓦咖啡馆里,德加、巴齐耶、雷诺阿、塞尚、毕沙罗….艺术家聚在一起热烈而坦诚地交流。
1873年,莫奈和其他印象派画家们一起在他位于阿让特伊的花园里练习户外作画,他们在这里创作了很多以花园为主题的作品。
1865年,巴齐耶和西斯莱一起站在户外描绘眼前的风景。印象派的画家们在生活中都是朋友,他们全身心地研究造型美学、进行讨论交流,还一起去“户外写生”。
这些都是关于印象派的场景。印象派不仅仅是美丽的户外作画、带有抽象感的创作手法和名声大燥的代表画家,这个在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画派取得了非常多辉煌的成就,值得我们去细细了解。
这本《认识印象派》用详实的资料和新颖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一种更鲜活的解说方式,能让我们更透彻地理解这场轰轰烈烈的艺术运动。
一部印象派百科全书
印象派是西方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流派,曾在法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影响遍及欧洲,后来还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时至今日仍然受到大家的喜爱,《认识印象派》用不同主题和风格的印象主义绘画串联起印象派“化茧成蝶”的发展历程。你能从中读到关于印象派的一切,它的萌芽背景、灵感来源、主题特点、办展经历、艰难求生、国内外影响……
从摄影术的诞生而导致对绘画的冲击开始,第二轮摄影技术的发展让曝光时间更短,设备限制更少,可以抓拍运动,实时捕捉瞬间。静止的瞬间为人们揭示了一种前所未有、不曾预测的现实。
这也让画家们开始尝试类似摄影技法的创作形式,比如跳出取景框、俯拍或仰拍、模糊或静止的瞬间等等。
德加自己就是摄影师,他经常像抓拍照片那样作画:背朝观众的那个人被画框割裂了,他的身体挡住了向右行驶的马车的一部分;面无表情的骑师相遇了,而背景里的马嘶嘶地喘着粗气,喷出大口白气。这是一幅非常具有现代性的绘画作品。
《赛马场,马车旁的业余骑师》,埃德加·德加,1876-1887年
而正是这种与传统学院派决裂的做法,让其中一些画家深陷困境。艺术之路,道长且阻。办展不顺,差评如潮,一些画家仍然在极度贫困中挣扎。身无分文的雷诺阿是第一个脱离印象派的人,他重新回到了沙龙,想再碰碰运气。1879年,他在沙龙上展出了《夏庞蒂埃夫人和她的孩子》,最后大获成功。厌倦了贫困生活的莫奈和西斯莱追随他走上了同样的道路。
《夏庞蒂埃夫人和她的孩子》,雷诺阿,1878
钱财很重要,没人可以忽视它,但德加把这些同志视为叛徒。雷诺阿觉得有必要为自己辩解,他在1881年写给保罗·迪朗-吕埃尔的信中写道:“我向沙龙提交作品,首先是出于商业目的,就像有些药物一样,即使没有效果,但也没有坏处。”
虽然一直存在的阻力持续了很长时间,但其他印象派画家最终还是得到了实至名归的满足。1890年,为了让集资够得的《奥林匹亚》入藏卢浮宫,印象派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同样,1894年,为了让国家接受卡耶博特的一部分遗产,他们又进行了一场艰苦的斗争。卡耶博特慷慨捐赠的60幅画中,有40幅进入了博物馆,它们是今天奥赛博物馆藏品中的珍宝。
角度新颖资料详实
带你用放大镜一探印象派之究竟
全书分为四大章节,每个章节之中聚焦多个关键细节,例如“日本主义”“咖啡馆”“绘画工具”“户外田园”......以小见大,看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流派中那些容易被人忽视的细节。
其中绘画工具和对颜色认知的改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长久以来,艺术家们都是自己制作颜料,他们先研磨染料,再将其于黏合剂混合在一起,就像厨师做菜一样。自18世纪以来,偶尔有几个大胆的人会鼓起勇气进行尝试,但在户外作画是一场远征,驴背上得载满所有必需的材料。
19世纪出现了一批工业化生产并投放市场的“即用型”颜料。当时人们把颜料装在猪膀胱里运输,这种包装并不实用。1841年,英国发明了一种用锡箔制成的可压缩软管,并用夹子将其密封,极大地提升了颜料包装的实用性。让印象派画家们在户外作画成为可能。
保罗·塞尚在瓦兹河畔奥维尔,约1874年
而对于颜色的全新认知是印象派和新印象派创作的重点要素。1839年,化学家米歇尔-欧仁·谢弗勒尔发表了一部恢弘的论著《论色彩的同时对比规律与物体固有色的相互配合,以及该规律在绘画和制毯中的表现》。谢弗勒尔在书中论述了所谓的“互补”色在显色效果和亮度上的作用。
原理很简单:当颜色并列放置时,互补色会相互强化,而非互补色则显得暗淡又“肮脏”。例如,绿色旁边的红色显得更亮,反之亦然,而与其他颜色并置时,这两种颜色会显得更暗淡。
第一个纯色色轮,1861年
在修拉的引导下,新印象派画家把谢弗勒尔发现的理论原封不动地运用到了绘画中,他们走向了点画法:将纯色的细小笔点并置到一起。他们不再在调色板上混合颜料,而是通过投射到视网膜上的感知增多来营造色彩的效果。
《大碗岛的一个星期天》乔治·修拉,1884-1886年
一件教你如何在巴黎和周边小城
寻找印象主义的必备神器
喜爱印象派的你,可以翻着它“按图索骥”,走遍收藏印象派画作的巴黎四大展馆——卢浮宫、奥赛博物馆、橘园美术馆、玛摩丹-莫奈美术馆,然后去鲁昂、吉维尼、卢万河畔莫雷、蓬图瓦兹、阿让特伊等小城市寻找印象派大师的足迹。
19世纪,在寻找新天地的过程中,印象派找到了自己的偏爱之地,对他们而言,这些地方就像是无与伦比的户外画室。在诺曼底海岸和塞纳河周围,他们任何时间、任何季节都在创作风景画,大部分人还在这些地方定居下来了。
19世纪70年代初,几乎所有印象派画家都在阿让特伊作画。白天,一辆辆火车把他们从圣拉扎尔车站带过来。1871年,莫奈搬到了这里,雷诺阿和西斯莱经常来拜访他。莫奈在阿让特伊的家是当时印象派画家们的聚会地点,在欢乐友好的氛围中,他们在莫奈家的花园里一起练习绘画。1874年,马奈也搬来这里过夏天,练习户外画。
《艺术家在阿让特伊的家》克洛德·莫奈,1873年
迪耶普的海滨浴场是一个国际化社交胜地,它吸引了众多艺术家。1882年,莫奈来到了迪耶普,但不久之后,他就更加偏爱离得近、人更少的普维尔,他计划来这里潜心作画。
1883年,莫奈搬到了现在著名的吉维尼,一直住到1926年去世。他在吉维尼的花园成了他晚年作品中最重要的主题,他像得了强迫症一样反复地围绕着它进行创作。
一搬到吉维尼,莫奈便立刻启动灌溉和土方工程,把埃普特河的一条支流改了道,还建了一座日本桥,打造出自己心中的花园。这位印象派大师一生都在户外作画,来到吉维尼后,他用新雕琢自己的主题,这里也成了他人生最后二十九年不竭的创作源泉。
《睡莲池,绿色的和谐》,克洛德·莫奈,1899年
除此以外,书中还呈现了12位印象派大师的作品展,莫奈、毕沙罗、雷诺阿,到卡耶博特、塞尚、修拉,每位画家都有一段不凡的绘画经历,每位画家都有一个精彩的作品展览,带你重温他们“平凡”的艺术之路。
《认识印象派》
据了解,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街区将文化、体育、娱乐、艺术、教育与生活等业态充分融合,并结合周边配套设施举行文体活动,很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此外,首店、首发、首展、首秀等也增添了这里的吸引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南腔北调”在此交流展示,戏曲名家带来精彩展演。本期我们约请参与百戏盛典的戏曲人才和相关从业者,就戏曲人才培养、濒危剧种保护、创新传播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为繁荣中国戏曲百花园建言献策。
“白族扎染的工序多达10余道,其中扎花和染色最为考究。扎花考量技法的精致度,染色是通过天然染料染出不同颜色,十分考量技术和经验。
历经19天的精彩演出,9月23日,2024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闭幕。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出席活动并讲话,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宣布盛典闭幕。
8月20日,国产首款3A(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一经发售,相关词条迅速登顶海内外多个社交媒体热搜榜单,持续刷新在线玩家纪录,带动众多相关取景地关注度翻倍,中国外交部甚至也回应其热度……“悟空”彻底“出圈”。
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
从各式各样的吉他主题活动,到推动吉他走进居民生活,再到吉他年产量占全球吉他总产量的1/7,正安县十余年来大力发展吉他文化,不断擦亮吉他名片,以吉他赋能当地文化和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