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策展人、写作者、艺术史研究者
我从方老师的展览里看到了方老师的“无奈”和“玩世”。我的解读是通过一种“倒叙”的方式进入这个展览里。那么首先就要从他这次展览的绘画作品中来聊这个事。展览中他画了很多人的脸,这些脸的图像集合构成了此次展览最核心的表达。这让人想到著名的美术理论家汉斯·贝尔廷的研究。有意思的是,他在2013年编写了一本关于“脸”以及“脸的图像”的书,这本书名叫《脸的历史》。在书的开篇他引用了格奥尔格·克里斯朵夫·利希滕贝格的话:“世上最值得玩味的表面乃是人的脸。”;“脸”是集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集合,从非器官功能的角度外,脸汇集和代表了感官、社会性、身体表征、个性内涵、沟通传递、与人交流等很多的信息量,成为一种载体或媒介。故而,贝尔廷认为脸首先具有一种观看性,是透过目光汇聚而成的并成为一种表达的途径(Ausdrucksmittel)。同时,脸也是遗传与后天训练的结果拉扯的象征;时而显现时而伪装。因此,我们会发现支配人的很重要的东西是大脑这样的器官,但是人的“表达”、尤其是“自我”表达则是完全呈现在“脸”上面的。在当代文化中,“肖像”这个概念其实是在被现实的技术所消解,“脸性社会”(faciale Gesellschaft)在大众传媒(电视、网络、诸如微信等社交媒体)中不断贬值,无论被怎样构建和追忆,但脸仍一如既往地构成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我们借以进行自我表达的工具,脸确立了我们“自我”表达的身份认同,并由脸本身作为载体来传达出了具体的信息和文本。
当我们理解汉斯·贝尔廷这一观点的时候,再次回到方老师展览本身。当这么多脸呈现在眼前的时候,每张脸就会衍生出一个很强大的场域,这其实就是我们之前所述的信息和自我载体的呈现,具有一定的“可阅读性”或者我们说的“技术性”,信息全都写在我们看到到的脸上。而方老师也正在利用他的艺术语言和表达,千方百计地为这些肖像寻找到相应的当代形式和合法性。当这些值得玩味的脸集中在展厅里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方老师的艺术精神并没有什么变化,他还是那个“玩世现实主义”的方老师,他只不过把很多人的人群拆分成了个体,在这些个体当中每张脸又形成了新的文化聚集地或者另一种“群体”的概念,脸不再是表象的内容,它更像人和人集合的舞台和剧场,正如贝尔廷在《脸的历史》中的描述:“脸本身是极其复杂的表面,与其说是人物内心的镜子,倒不如说是其角色扮演的舞台”。整个展览也是充满了这样一个舞台性的状态,所以我认为展览名称中“人间仙境”的概念以及运用“水墨”这两个词的内核还是“玩世现实主义”的观点。尤其是“方力钧水墨展”,在西安这个水墨重镇来看,他实际是做了他的调侃,在他的系统里他其实从没有偏离过“玩世”这个概念、这个状态。我们仔细想想,对于方力钧这样的艺术家而言,材料概念是完全可以抛弃的。而“人间仙境”则是其对人世的一个观察概念。我们发现,手机摄影改变了方力钧对于绘画上的理解,研究视觉技术史的人都知道,整个视觉技术史对于观看和绘画史产生的影响很多,比如早期的蒙克、高更、梵高等,其实对相机的使用改变了画家对于绘画的理解,克拉里(《观察者的技术》)、马丁·杰伊(《低垂之眼》)等哲学家都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以及像大卫·霍克尼这样的艺术家也对观察技术进行了详尽的探究。今天移动摄影的发展其实给予了方老师这批作品丰沛的图像语言,近距离的人像摄影以及移动摄影特有的形体畸变成为了抵抗“再现的本质”以及摆脱当下社交媒体廉价的叙述。转而成为肉身形态在场的最好证据并在环境中获取一席之地。我们发现虽是移动摄影现行的工作方式,但方老师的作品呈现出的感觉是他替代了他所绘之人的外观,却又没有使其混同于戏剧表演或是肉身性在场的素材。故此成为了一种他所理解的“境”。“”与之不同“”方为“人间仙境”。
因此,我们再回到大的展览中,它披着“水墨”的表象,以“脸的图像”的集合方式来强调观念性的实质内容。而展览的主题还是那个“玩世”的方式,还是那个给我们揭露现实中种种情绪所带来困惑的方力钧,只是他换了一种方式,把自己的玩世隐藏在展览表面下,我觉得这个是很有意味的,或者说是很高明的一种方式。
郭志刚
西安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教授、著名艺术家
首先“人间仙境——方力钧水墨”展览,我感觉以杨超为总策划的团队、策展人鲁虹针对方力钧具有很鲜明的时代人物水墨作品,以一种别出心裁的策展空间理念非常完美展现了方力钧的水墨作品。方力钧作为当代中国最著名艺术家,他新创作的水墨作品如何在西安美术馆这个空间呈现,总策划、策展人包括年轻的策展团队应该非常熟悉方力钧的每幅作品。
因此,把方力钧大幅作品与小幅作品的布局,用类似于中国古代园林式的方式,即一个空间采取一个新的视觉呈现,这就是展陈的现代性。而这种展陈的现代性它是在外表现代的建筑立面呈现出一个非常强烈的和方力钧这个作品本身具有一种共同的完美性。
我在想,一个艺术家尤其是一个特别优秀的艺术家做展览的过程之中,美术馆和这个艺术家的关系非常密切的,就像我2021年4月在北京798亚洲艺术中心看陈琦和沈勤双个展的时候,里面的展陈设计和空间是由香港著名建筑师给他们做的展陈设计,展览里面也是那种暗色回廊空间,在展览的整体空间里,随脚步的移动一会儿看到了陈琦表达的南京某个园林的画面,一会儿又看到了沈勤那种开阔的像山水画的意境园林,都是不同于苏州园林的感官视觉美感。
这次展览最大的成功点就是空间设计完美体现了方力钧作品。无论是方力钧展览也好,陈琦和沈勤展览也好,空间环境的布局会为艺术家作品的呈现制造一个非常好的舞台,并在这里得到完美的体现。
我昨天晚上看凤凰卫视台《名人面对面》节目,田川和腾格尔对话。从腾格尔在内蒙古到现在40年的音乐里,我思考一位艺术家如何长盛不衰。方力钧在20年前都是很成功的艺术家,到现在如何不衰?他为什么一直能够成功,尤其是他这两年展览很频繁,他每次做展览,都给人一种艺术家的创造性和职业性的强烈感。例如:他把杨超的形象画了10多幅,但方力钧把每一幅都当成一个陌生人去画,每一幅都特别给人感觉到一种艺术家在表达对象的时候,这个对象在艺术家心目中不是一种模式、概念化。这就是一个艺术家!艺术家面对每一天看待一件事物的时候永远都是有一种陌生感,有一种陌生感才能有一种表达和创造的激情,这是值得我去学习。
我这几年创作很多作品,无论是在以前的湖北还是回到西安,都是油画和水墨的方式去创作作品。通过方力钧这个展览对我的启发有几点:第一,一个艺术家怎样在这个时代里边有自己艺术表达清晰的语言和视角的先进性,否则你画了一生画,你画的画是落后的,画的是和这个时代的先进性没有什么关系,你不能总是让中老年人去看你的展览,你能不能激活青年人看你的作品?青年人从看你的作品里如果仍看到的是传统的影子,那人家就去博物馆的原作前看,看你的画有何意义呢?如果要让人看你的时代性你又不能装嫩,你必须清醒把握对这个阶段时代性的认知,也就是如何让自己的作品有时代的先进性,然后表达出这个鲜明时代的创新与自由的语言。
第二,通过方力钧的作品,无论是他的版画还是他的水墨,以及他的各种各样的陶瓷与空间艺术,他都有一条脉络。他可能语言形式有变化,但艺术思路都是关注于人性的点,他画的这么多头像,每一个头像里面都有丰富的人性东西在里面,而不是一个个标准的肖像画。这里边不用看300多幅,只要看其中一个肖像就可以从里边看到了那个人物在这个时代的生动状态。包括我们看方力钧画的杨超的巨大的头像水墨,而且杨超的水墨头像和其他的头像是不一样的,他把杨超这个人淋漓尽致的通过这种大尺幅与许多小尺幅作品呈现出来,这种呈现是方力钧看到杨超本体的时代性,作品中有很强人性的东西,这是方力钧对人性深刻的表达。
第三,通过方力钧的作品,带给我的启发就是对于人生的社会思考。方力钧是一个成功的人,方力钧的社会性已经被放大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肯定就是带有很强的社会性。我的社会性的感官还需要再强大,我在这方面有一种不足,因为不足肯定就会使你的画面、以及一种很强烈的未来的社会认知的反应强烈性不够,就是我自己的社会性还要加强,让自己在西安、国内和世界的社会性更加的明晰。
独立艺术家 邵泳
近二十年中国社会飞速发展,已经跨越几个阶段,不同于西方的艺术形态,中国当代艺术家需要从脉络和线索的各个时间段来看,方力钧的几个艺术阶段发展可以看作独特的中国样板。如果在一个更广阔的方面看,媒介、材料这一块的手段和方法,并不是最重要的,他涵盖艺术家本身的创作状态,已经多角度的来阐述自己艺术背后的精神主题,而精神无疑更突出,方力钧就是这样。在当代水墨领域,可以扩展到装置或者影像等等,也可以表达水墨的广义精神。就西安或者其他某些地域,多元化的艺术生态,不能渴求一个群体特别大量的参与当代艺术这个事情,我们也去其他一些传统文化的大省参加活动,也是一批少数机构,包括美术馆,包括官方的文化集团也是大力支持在推动这个事情。西安美术馆和杨超馆长在西安这十几年来,为西安的当代艺术生态做出了巨大推进工作,也对我们当代水墨的工作积极支持推进,我个人也表示特别感谢。同时我也感谢一下武小川院长,当时我在纽约做个展的时候,武院以实验艺术系的提议给我安排在西安美院做了一个讲座,也让我好多年后回到母校,我在这里表达特别感谢。
刚才几位老师谈到西安的当代艺术生态,艺术家的创作状态,我做为一个职业艺术家觉得没有悲观,在西安,在全国各地也罢,一个地方有传统的、有当代的生态,大家有一个开放的平常的多元艺术生态。而西安作为中国水墨重镇,各个年龄阶段的当代水墨艺术家也在不断涌现,从西安,到全国,国际上陆续的亮相,也为西安这座城市的当代水墨贡献了力量,当然这里面是杨超馆长专业的水准和持续的推动,让西安当代艺术坚持扩大了影响,不仅在全国,在国际上一些知名的美术馆也建立了合作,使得西安和西安美术馆的当代艺术专业影响力受到极大关注。武小川院长总策划的这一届忙罢艺术节,在国内也受到极大关注。现在杨西等八零后一代的专业策展人,九零后的留英艺术管理策展专业的杨墨白,已经为西安当代艺术专业策展发挥着自己的特长,西安当代艺术当下的脉络、线索等等正在清晰,我们城市的艺术生态方面逐渐成长。19年我在纽约个展期间,看了同期纽约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一批艺术家制作,在上个世纪的抽象表现主义影响全球后,当下纽约的艺术创造能力也在逐渐消退。而中国50、60年代的一些艺术家走向世界,也是那个时代曾经最好的。今天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都在变化和多元,我们也不要想象以曾经的方式、曾经的面貌来再次实现,今天的会议现场汇集了西安最好的当代艺术推动者、批评家、策展人、艺术家,有这样的艺术水准群体,这样积极的面貌,西安当代艺术生态一定会愈来愈好,最后祝贺西安美术馆成功的引进了方力钧水墨大展,为西安的当代艺术在这个夏日又受到全国的广泛关注。
王风华
西周 三角形与椭圆双联玺春秋 菱形“王戎兵器”玺春秋 “士君子”双圆形+三角形玺元 钱选 《王羲之观鹅图》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 如今
4月14日,“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特展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特展将于4月15日至7月27日在故宫神武门展厅展出。
3月29日,演员表演越剧《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选段。当晚,缘梦·芳华——越剧《红楼梦2025版》舞台版和电影项目启幕宣推活动在福建芳华越剧院举行。
3月25日,冯开平在金灯寺敲钟。海拔1500多米的太行绝壁之上,山桃花掩映着历经千年风霜的金灯寺。66岁的守寺人冯开平微弯着腰,轻轻擦拭着佛像上的尘埃。
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贵州:油菜花海绽春光这是3月22日拍摄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木岗镇瓦窑村的油菜花田(无人机照片)。
所谓“中转式旅行”,是指通过选择时间、价格合适的中转票,将中转城市作为旅行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因其具备票价更低廉、时间更灵活等优势,备受年轻游客青睐。
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在冰上“滑”龙舟、在那达慕体验雪地赛马、在查干湖冬捕、在阿勒泰来一场古老的毛皮滑雪比赛……当“冰雪热”遇上“非遗热”,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